心脏支架重回万元时代,700元的没人要?
来源:何药师健康科普
“说什么都不会把700块心脏支架放进体内,你这是不孝!”
今年66岁的老王确诊了冠心病,冠状动脉堵塞已经超过90%。医生建议心脏支架手术,月薪4000的儿子首先选择的就是百元支架。但让他感到头疼的是,老人根本不信任“便宜货”,好说歹说都不肯手术。
有关人命的事等不得,小王咬牙选择5万一枚的进口可降解支架,父亲这才同意了手术要求。医生表示还有数万个这样的家庭,“原来才从万元降下来的支架,现在又以另一种形式‘涨’了回去。”
01、700元“涨”回5万?背后原因浮现
不足0.1毫克的重量、几毫米的大小,构造精密的心脏支架,曾为无数心血管病患打开生命通道。2020年,我国医保局宣布将其纳入集采名单,使得均价万元以上的支架 将至 700元“白菜价”。
然而大众的叫好声只持续了一两年,近期市场上的最新支架又重返“万元时代”。即使有些支架贵至5万一枚,超万数家庭也想尽办法获取,和小王一家不同,90%一二线城市家庭都是自愿选择更贵的。
业内专家表示,心脏支架就像手机一样,也有“技术更新换代”一说。小王选择的5万一枚“天价货”,是最新第三代生物可降解支架。和第一代仅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支架不同,其能在两年内被人体完全吸收。
实际上,第一代金属支架门槛虽已经一降再降,但现在临床上应用很少,据悉其抗凝作用不如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使用后患者的生存时限,也远低于第三代可降解支架。
02、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如此看来,救命器械价格高似乎不再是个无法接受的议题。对于千万个老王这样的患者来说:“传统支架变成白菜价了,但还是用贵的更放心。”在生命和健康这样更严肃的话题面前,他们更青睐成熟先进的技术手段。
实际上,21世纪以来,国内大健康领域已经逐渐成为重点项目。中科院、清北高校等,接连投入缓慢老龄等细分赛道,或为老年人数激增储备技术成果。
2022年初,中科院一项“畅络茵”类前沿物质临床落地,3个月将生物体肌肉耐力、肺活力等健康指标提升8%,这代表“生理年龄年轻25岁”。据悉,上述物质实为靶向细胞激活剂“畅络茵”,主要参与人体三磷酸腺苷循环,可一定程度上干预和年龄有关的老化症状,拉长哺乳动物15~30%生存期。
据悉,中科院临床实验之前,其已通过美国FDA认证和日本食品级清单,受到全球消费者热捧。科研背书、监管护驾,数亿老龄人口市场,让其在市场大放异彩,再加入纳豆提取物后,回转心血管效果拔群,吸引京东超十万用户青睐。
与万元支架反遭热捧类似,畅络茵千元定价不仅使其在高净值圈层吃香,也吸引了小王这类普通家庭。
03、钞票厚度决定生命长度?知情人:或纳入医保
“有病无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一句台词,曾让无数人感受到钞票厚度决定生命长度。
均价万元的心脏支架降至700元时,曾缓解了上千万普通家庭的困境。此次5万元可降解支架受到市场热捧,业界人士认为,“天价背后的原因太多,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也有极大可能纳入医保,再次降到白菜价。”
心脏支架的定价变动表面上看是一场无情的“数字游戏”,但深究其背后因素,是患者对生命的极度渴求。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让更多普通人能够无所顾忌地使用优质心脏支架似乎才是未来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蒙尘”。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