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8条影响因素,助力降低透析器残血发生率!
在「透析导管封管液的漏出与残存」与「管路和透析器凝血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两篇推文中,探讨了透析凝血相关的评估与应急处理,透析结束后的凝血分级的评定对于透析方案的再制定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那么,为什么出现凝血?
如何减少透析器残血,确保透析治疗效果。今天一起来学习
透析器残血是指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内发生的凝血情况,严重影响了透析治疗效果,是造成患者血液丢失、贫血的重要原因。
血液透析器残血的主要原因 ?
1、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差: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仪容易激活凝血系统,从而导致凝血级联反应的发生,形成凝血块。
2、透析操作不合理:透析器或是肝素输注管路预冲不充分,容易残留气泡,或是持续输注时相关参数设置不合理,首次透析患者肝素用量不足,肝素泵开启时间延迟,全身肝素化时间不足;低血压、穿刺位置不佳引起血流量不足,导致血流中断;透析过程中向管道内输注相关制剂,造成空气暴露。
3、患者自身因素: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的患者自身血液黏度高,凝血功能亢进, 进而导致血液高凝现象;感染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过高,发生凝血现象;再有透析时患者体重上升过快;超滤过多过快使血液浓缩,也会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发生凝血现象。
高凝诱发因素分为两种:
首先,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性增加,表示高凝条件下容易凝血。据报道,血液和透析膜发生作用时会激活单核细胞,细胞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诱导TF生成。
其次,高血脂、高血色素也会导致血液黏稠出现高凝反应。
4、抗凝剂用量过低,通常使用剂量为37.5~62.5U/kg(0.3~0.5 mg/kg),若是初次用量过少较易导致透析器或管路凝血;抗凝剂用量过低的原因可能为:未开启血液透析机肝素夹子,给予抗凝剂的时间设置有误,给药管路曲折;护理人员没有仔细评估患者情况;抽吸注射器选取不当,致使抽取的抗凝剂剂量和患者实际需要的剂量不符。
肝素抗凝应用分为三个环节:冲管、体内注射肝素、体外肝素化。
1、冲管速度关系着透析器肝素化状态,速度较快会降低肝素化程度导致肝素化不足。因为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同样肝素量效果不一。
2、对于凝血功能强的患者常规剂量就会出现肝素量不足发生凝血。
3、体外肝素泵泵入肝素量较低也会出现肝素量不足。
所以,肝素量不足也是引起凝血的直接因素
5、未应用抗凝剂:通常血液透析都会应用抗凝剂,但以下情况也会不应用抗凝剂,如手术前透析、患者对其过敏、存在活动性出血, 以及高危出血等。以上也会增加透析器或管路凝血概率。已经有出血现象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肝素,当血液流过透析器时有形成分会依附在透析膜进而出现凝血。
6、血流量欠佳:指<200 ml/min,导致此现象原因为:患者深静脉放置导管曲折、贴壁、塌陷、有血栓阻塞,以及长时间的置管造成四周形成纤维膜;患者机体因素,如存在血管过细、过硬或痉挛等,以及患者动静脉内瘘感染、过窄及形成血栓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位置重新穿刺、穿刺针贴壁未做调整等都会造成血泵无法运行而出现凝血。
7、其他原因:责任心欠缺没加强巡查导致长时间停泵,未能及时处理和组建体外循环;由于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使血红蛋白上升,但未及时增加或减少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从而导致血液黏稠;透析输注血制品时单位时间内使血液中的有形含量上升,较易附着于透析器或管路上导致凝血。
8、透析机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排除可能潜在的故障。护士应熟练掌握透析机的原理及操作程序,操作时严格执行各项规程,能够及时发现透析中的特殊情况、常见的机器报警,以及可能引起透析机停泵的苗头并正确处理。静脉压高者要积极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避免透析机故障频繁停泵造成的透析器凝血。
【参考】
[1]胡岩. 血液透析期间透析器凝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5):145-147. [2]郭玉莹. 血液透析器残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J]. 医疗装备,2019,32(23):183-184. [3]熊彩霞,赵春燕. 血液透析器凝血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1):1865-1866. [4]江助子. 血液透析器出现凝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J]. 医疗装备,2019,32(16):170-171. [5]严婷. 血液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医疗装备,2018,31(10):153-154.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