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栏目基于手术医师信息库落实围手术期核心制度
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建立手术医师库,对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精准化、信息化监管,有效落实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进一步保障了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
1、手术医师库运行流程
手术医师库运行流程为手术排程申请→手术医师库管理→手术分级库数据上传→手术医师和术式基础数据维护→查看/填写手术医师负性指标→通过HIS与上级平台进行交互,实现术语和字典的统一,基于平台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2、手术医师库在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全程管理
一是手术预约申请。将手术排程系统中的术式与手术医师库中的术式相关联,医师不能排程已授权外的术式。二是术前讨论。手术医师库纳入了手术医师擅长领域、术式以及完成手术量、负性指标情况,为术前讨论提供了信息,能够更好地落实术前讨论制度。三是术中管控。将手术安全核查、麻醉分级管理、术式变更告知等纳入手术医师库,为医院管理部门在术中及时干预提供数据支撑。四是术后反馈。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实时监控麻醉术后访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VTE防控等,对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等进行定期统计,并在手术医师库中体现,实现重点反馈、精准管理。
手术风险预警
在术前讨论中将“预估手术时长”“预估出血量”作为预警指标,在手麻系统设立自动预警机制,预警结果回传至手术医师库。每位手术医师对应术式都有历史预警信息。
抗菌药物使用
一是将手术医嘱名称、手术医师库术式名称、手术级别、手术切口类型以及术前推荐用药等进行一一对应,构建抗菌药物管控知识库,在手术医师库录入手术名称,系统可自动推荐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二是通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控系统实时监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数据,并反馈至手术医师库,纳入手术医师个人考核,以改善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
手术医师授权管理
利用手术医师库,根据医师的专业能力、临床实践、手术质量和培训情况以及授予或取消相应手术级别和具体手术项目权限,建立手术医师授权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手术医师库中的指标进行质量和效率评价,并实施动态管理。
手术分级管理
应用手术及操作编码建立手术名称字典库,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手术医师资质与手术级别相匹配。医院管理部门严格审核手术申请权限。同时,参照国家手术分级目录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对手术医师库进行实时更新。
病历质量管理
通过病历质控平台对手术病历的时限性、完整性及内涵质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手术医师库,通过手术医师库定期公示,被认定为“严重缺陷病历”的手术医师将受到处罚,后续手术权限申请也会受到影响。
3、手术医师库应用注意事项
第一,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医务管理者,都应熟悉手术医师库。同时有必要加强临床医师与医务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以共同促进。
第二,任何一个数据库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需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将问题定期汇总反馈,并及时更新。因此,手术医师库在使用中需进一步优化。
第三,规范医师手术申请流程是目前医院围手术期管理的重点工作。后续须将临床医师惯用手术名称整合成标准手术字典库,纳入手术医师库,当临床医师提出手术申请时,只能从系统固定的字典库中进行选择,以规范手术名称,提高数据上报的准确性。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苑伟等
文章刊期:2023年第6期
图文编辑:吴小红、邵若彬
审核发布:姚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