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心脑血管类和降血糖药物市场巨大,其中降血压类、口服抗凝血类以及降血脂类药物的共晶研究都相对活跃。
药物共晶是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和共晶形成物(Cocrystalformer,CCF)以氢键或其他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固态晶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晶型指导原则将共晶药物纳入晶型物质范畴。共晶药物不仅能提高原料药的溶解度、渗透性、生物利用度、稳定性以及机械加工性能,而且作为新型药物联用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药物联用价值,成为新药开发的研究思路,进而通过专利对新药研究成果进行有力的技术保护。
国内共晶药物专利申请趋势
随着药物共晶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药物研究中优势的体现,近年来药物共晶专利申请量呈上升趋势,国内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2006-2010年共晶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较低,申请数量不足10项,均以化合物扩展保护专利为主,之后随着该领域研究技术的进步与研究热度的发展,申请量逐年增加,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共晶专利药物领域分布
通过对共晶专利中API药物的疾病种类进行归纳统计,可以看到共晶专利中API的分布领域中,心脑血管药物共晶研究最多,包括地平类(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等)、沙坦类(替米沙坦、缬沙坦等)等,申请的专利量高达111项,占总申请量的19.9%;排名第二的是抗肿瘤药物共晶,包括替尼类(伊马替尼、吉非替尼等)、非尼类(瑞戈非尼、索拉非尼等)等,申请的专利103项,占总申请量的18.1%;抗炎药物共晶排名第三,共78项;排并列第四的是抗感染类药物共晶和抗糖尿病药物共晶,均有70项以上,中枢神经药物、糖尿病药物、激素类和肠胃类药物紧随其后,申请的专利量分别是49,47,22,16项;其他疾病种类专利申请量不超过15项,合计63项。
图:药物共晶技术专利API种类分布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心脑血管类和降血糖药物市场巨大,其中降血压类、口服抗凝血类以及降血脂类药物的共晶研究都相对活跃。肿瘤作为人类高频杀手一直受到国内外医药界广泛关注,此类药物普遍存在成药性短板,如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药物共晶技术在该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共晶专利的重要性
在制药领域,药物共晶专利与药物晶型专利类似,是继化合物结构之后在物质层面的二次保护,其保护力度类似于新化学实体,属核心专利,优于制剂、制备方法、制药用途、药物组合物等其他外围专利。共晶专利保护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如新共晶固体物质、共晶物质的制备工艺技术、共晶药物制剂技术以及临床适应证等相关的用途等。
共晶药物的未来应用
从上述药物专利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药物共晶技术在发展中日趋成熟,专利申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体现了国内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对药物共晶研究的关注与重视。共晶技术应用的对象不仅包括有成药性改善需求的先导物,还包括已上市的药物,因此共晶技术不仅成为成药性改善技术的重要分支,也为已上市药物的再利用与再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共晶技术在改善API渗透性、机械加工性、熔点等方面的技术效果也逐渐引起药学领域的关注。
来源:[1]冀威文,张宝喜,龚利香等.药物共晶领域中国专利分析[J].医药导报,2023,42(07):995-100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