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递送克服TME障碍
纳米药物也叫纳米胶囊,通过包裹药物后递送,可增加药物溶解度、稳定性、靶向性。纳米药物应用于肿瘤免疫全周期,白蛋白结合紫杉醇、阿霉素脂质体在内的多种纳米药物已经获FDA批准用于临床(14款)。肿瘤发生时,会改造周围免疫环境以适合自身生长,但多种异常机制都使这类药物递送率较低,在实体瘤中的积累量仅有注射量的0.7%,而且仅有0.0014%的纳米粒子可直接与肿瘤发生相互作用。因此,重塑肿瘤微环境(TME)、改进纳米颗粒特性都是增加递送率的重要方式。
Acta Biomater. 2023 Aug;166:42-68.
改造TME
肿瘤细胞不受控的增殖促进新血管生成,但血管内皮细胞不连续且缺乏平滑肌层而容易发生渗漏,这导致细胞间质液压力(IFP)增加。正常组织IFP仅有0.3mmHg,而肿瘤中达10-50mmHg,阻碍了纳米粒子的运输。
而在远离血管的肿瘤部位,ECM密度增加、质地变硬,形成了阻碍药物的致密屏障。破坏、抑制ECM合成也能够改善药物递送率。
优化纳米粒子
50~200nm的的纳米颗粒被认为最适于肿瘤杀伤的药物,小颗粒运输快,但大颗粒积累多,优化粒子大小来平衡肿瘤的积累和渗透非常重要。除大小外,纳米粒子形状对渗透和分布也非常关键,细长形的不易被吞噬细胞摄取,而球形的分布、渗透更均匀。肿瘤塑造了独特的TME特征,纳米颗粒会因各类刺激产生不同影响,如:高电荷纳米颗粒会与带电产物发生静电互作而阻碍运输、纳米颗粒长度受pH影响而改变、纳米颗粒表面亲/疏水性影响吞噬作用而决定生物分布。不过这些也是纳米载体改造的点。除了增加药物渗透外,减少药物降解也是优化的一个方向。通过添加生物膜进行表面伪装,纳米粒子可以逃过吞噬系统而增加瘤内积累量。
人工智能(AI)协助药物渗透
AI在制药行业越来越火热,因其可以替代人工进行繁琐、复杂、机械性的计算,可用于靶点分析和结局预测。
一项研究中,作者将铁蛋白纳米笼系统通过静脉注射到32种不同肿瘤的小鼠模型中,随后从67000张切片回收荧光图像并利用AI进行血管渗透性分析,以及治疗后的表征。证实了AI可有效进行血管渗透性分类,并为纳米系统选择提供了辅助性作用。
Nat Nanotechnol. 2023 Jun;18(6):550-551.
参考资料
Wang X et al. Overcom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bstacles: Current approaches for boosting nanodrug delivery. Acta Biomater. 2023 Aug;166:42-68.
Nuhn 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s nanoparticles to enter solid tumours. Nat Nanotechnol. 2023 Jun;18(6):550-551.
Zhu, M., Zhuang, J., Li, Z. et al. Machine-learning-assisted single-vessel analysis of nanoparticle permeability in tumour vasculatures. Nat. Nanotechnol. 18, 657–666 (2023).
来源:闲谈 Immunology
2023-07-1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