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思维 赋能发展|我院召开2023年度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议
为适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决策科学性,7月12日下午,我院召开2023年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议,院领导班子、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成员、顾问共计30余人参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殷洁君主持。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殷洁君
会议重点分析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党委副书记、院长吴俊东对医院2023年上半年工作作了简要总结,并提出了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他强调,在新医院搬迁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要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优化考核机制,做强做优大急诊急救平台,通过发挥“龙头”作用,加快形成集服务、责任、利益、管理于一体的共同体。同时,要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创新服务理念,借力院校合作不断促进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
党委副书记、院长吴俊东
会上,各委员结合医院实际发展现状、新院区投运进展,就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医疗质量安全与管理、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科研教学水平提质、技术项目创新开展、硬件设备提档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改革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与会人员凝聚众智,群策群力,为医院发展献智献策。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顾问陈如华
陈如华表示,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牵引,在重点专科建设、新技术引进奖、高质量论文发表等方面要补短板、强弱项,完成高质量导向的转变。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顾问、首席专家杨松
杨松表示,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科建设要精准定位、交叉发展、充分利用,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大外科主任 、骨科中心主任王强
王强表示,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要体现多劳多得,在绩效分配上更具合理性。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大内科主任蒋建中
蒋建中表示,新院区整体搬迁在即,在大急诊运行上,需不断对ICU进行优质扩容,同时完善各方面措施,全力保障患者的救治。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普外中心主任张云
张云表示,要将住院、技术、手术等纳入绩效考核,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上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建立稳定的人才队伍,不断调动职工积极性与能动性。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消化内科主任毛伯能
毛伯能表示,要以打造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思考如何以创新技术突破、团队合力建设来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超声影像中心主任郭建锋
郭建锋表示对照新的省级重点专科评审标准,结合专科规划,要尽快适应新医疗模式转变,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医学检验科主任乔国洪
乔国洪表示,按照学科发展规划与目标,要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助推学科发展更上一层楼。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科教科科长戴标
戴标表示,在不断拓展新技术的同时,要注重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育,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医务部主任陈华军
陈华军表示要加强院科二级对主诊医师考核制度,抓牢抓实医疗质量管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好地基。
医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护理部主任曹丽芬
曹丽芬表示,深度护教协同,在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同时,培育护理核心团队,以绩效激励的机制,深挖护理技术服务。
党委委员、副院长周光明
周光明表示要对标一流“三甲”医院的内涵建设,借助一体化医共体平台,畅通患者流转机制,促进医共体医疗业务、区域协同的全面提升,同时激励全院职工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强化行政与临床科室沟通,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党委委员、副院长陈翔
陈翔表示要紧紧围绕新院区高效运行这一主线目标,积极适应大急诊、住院预管理中心、日间手术的运行新模式,探索实践科主任负责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在新形势下创造新突破。同时要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不断推进患者就医信息化规范化,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党委书记曹志宏总结发言
曹志宏指出,下阶段,医院将结合多方意见综合考量,希望各位委员以学科建设和新医院启用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在国家新医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院党委的带领下,积极构建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提效率降成本、提质量重评价、补短板攻弱项、优流程提感受,发挥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的带动作用,突出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同时,要抓好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以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不断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临床路径质量管理,提高科室自主管理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强院新征程。
供稿:张铮毅、卢旭
摄影、制作:包叶萍
责任编辑:王丽琴
校对:冯冠宇
审核:周光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