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千县工程万里行丨撑起一座“灯塔”,照亮一方百姓

2023-07-15 15:02   健康县域传媒

从三层小楼,到百尺高楼,再到遥遥“灯塔”,在二十余年时间中,张玲见证了医院的蓬勃发展,更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走出了自信、热爱、勇气。

76831689375745119

灯塔市,坐落于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地带,因土地肥沃,素有“北国鱼米之乡”之称。这座美丽的小城中没有引领海航的灯塔,却有昼夜不舍为百姓健康护航的灯塔市中心医院。

灯塔市中心医院,占地5万平米,是灯塔地区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的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市35万余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今天,当我们站在医院面前,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医疗自信与服务热情,很难想象曾几何时,这里只是一个简陋的三层平房......

01灯塔,始于垒土

2000年,彼时张玲副院长刚刚完成学业。一面是机遇多待遇好的大城市,一面是经济落后的县城医院,张玲毅然决然选择了自己的家乡。她说:“我热爱这个地方,不光是因为恋家,更是怀着很大的希望来做这件事情的。”

回顾当时的医院情况,张玲用“一个大综合病房”来加以概括。工作杂、环境差,设备只有一台最基础的CT机器。条件不行,怎么办?那就自己蹚出一条路来。

51921689375745273

灯塔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张玲

技术不足,以学促之。

从医23年,张玲从未有一刻停止学习,一直利用书籍、网络、会议等各种渠道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医学知识与技能。她说:“只有自身理论知识扎实,患者才能信服,尤其现在网络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询问和参考的窗口,不更新自己,就会被问住。” 同时,力求完美,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这“最佳”二字,意味着不光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要做大量工作:一方面做案例整合,积累经验,参考相似案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策,给出定制化、个体化的即时方案。 “治病如同破案,不能一次治疗好就草草了事,一定要找出它发病的原因,后续再去跟进、随访,达到长期管理的目的。”

发展受限,外出进修。

张玲曾多次进修于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大一院等,尤其是2011年,师从于辽宁省人民医院陈晓虹教授,在那里,她完成了从大内科到神经内科专科的知识填补。 而除技术之外,她更继承了老师高尚的医德与作风:“陈老师就像灯塔一样,一直在照亮我,无论多忙,她都坚持教学、查房、出诊。她说,只有爱你的患者,把他们当做亲人,才能真正建立信任。”

至此,亲力亲为,全力而为,成为了张玲的一个鲜明标签。为考虑患者就医时效,她电话24小时从不关机。作为院领导,依然坚持出诊,早上7点半开始看诊,中午没时间就不休息,直到看完30个、50个病人,把病历写全才肯罢休。 此外,张玲还做了许多义诊工作、志愿者服务,希望让更多老百姓了解疾病,把疾病遏止在初期阶段。她说:“最开始就是在医院楼道,自己买个电视做义诊,到现在定期组织团队走出去,并帮助乡村医生解决问题,我们的成效是看得见的。”

81051689375745405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 记得有一次,张玲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一个打扫卫生的老大爷在劳动时,突然感觉到自己嘴巴难张开,手止不住颤抖。情急之下,他想起了曾经在卫生院听过的课程,便给张院拨打了电话。后来,由于送医及时,病人治疗非常顺利,没有一点后遗症,这让张玲感到异常欣慰。 她说:“我们计划走遍灯塔市周围所有的村庄,所有的乡镇,让老百姓们都能学到知识,努力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02灯塔,兴于勤勉

在众人协力下,内科越做越完善了,心脑血管、糖尿病、肺病等日常疾病也得到了相应就诊。但张玲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医院没有针对脑出血、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内科。 她说:“脑梗死有一个最佳的治疗期,是在3小时到4.5小时之间,一旦静脉溶栓成功,病人可能立刻就能从瘫痪恢复正常,但如果错过了,可能再做康复,再用什么药都于事无补。” 当时,许多病人跋山涉水、多次辗转,走了不少冤枉路,而就算能够及时就医,外地的医保报销又比例很低,高额的费用使不少家庭遭受重担,这让张玲非常痛心。

2012年,正值医院新大楼成立,张玲紧抓机会,牵头组建了灯塔市第一个专业的神经内科,打破了当地的就医空白。

她说:“一个科室想要组建成功,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了解患者的需求+医术精湛的带头人+积极向上的团队。” 回忆当时科室成立之初,只有张玲及其带领的四名医生,其中三名医生初出茅庐,毫无临床经验。为了迅速提高大家的临床技术,她离开家庭,整整一个月吃住都留在医院,每一个医生的值班都全程参与。 “科室的领头人一定要跟其他人不一样,必须能付出辛苦,有忘我的精神,有付出的精神。”

81151689375745529

张玲在就诊中

当然,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在团队培养上,张玲始终坚持三个字:“传帮带”。每次外出学习回来,她都会认真做好笔记,然后再整理成课件,让大家共同学习进步。一个人会了,再让他手把手教另一个人,就这样携手相助,通力让技术流动起来。 2018年,那是科室众人难忘的一年。年仅31岁的患者王某突发大面积脑出血,从上级医院转诊回来时已经昏迷不醒,由于经济贫困,再加上患者母亲肺癌病史的沉痛打击,患者家属已经几近放弃治疗。张玲一方面劝导家属,做心理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筹款,为患者解决现实问题。就这样,在医院连续治疗20余天,患者从神智恢复、到肢体瘫痪,再到逐渐康复,2个月时,已经可以拄拐独立行走。

谈到这里,张玲也颇为动容,她说:“那种自豪感,真的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时至今日,当年的三名“实习生”,其中已经有两名成了科室主任。而神经内科也成为了院内的常年榜上有名的“标兵”科室。同时,张玲牵头在院内逐步建立卒中单元,并与中国医科大学,北部战区总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互通平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

64031689375745629

神经内科合影

03、灯塔,未来长明

从内科医生,到神经内科主任,再到副院长,张玲也曾仿徨,也曾徘徊,多年的医生执业生涯,让她对临床充满热爱,对患者充满留恋,但内心的声音却在时刻提醒着她——要成功,要改变!

她说:“管理不光是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从管几个人到管科室,再到管全院,责任不能停。”总结起来,无非是三点:看状态、上温度、做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观察全院医生的状态,进行提醒和询问,而对于医院中一些服务不满意、评价低、有投诉的情况,张玲认为,关键在于人文关怀。这种关怀的体现,第一个是要做到开诚布公,以真诚、诚恳来赢得信任,第二要做到贴心,真心实意为他人着想,多一点同情、多一点耐心,让他有安全感。 同时,管理要宽严并用,张弛有度。在工作之内,上传下达,一切向结果看齐,在工作之外,要和下属相处为朋友,彼此之间拉近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彼此坦诚,协力工作。

下要谋管理,上要定目标。当下,医院正处于创建三级医院的关键期,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骨科、急诊科已经成为辽宁省县域重点专科,超声科已成为辽宁省县域示范单位,胸痛中心通过省级认证,包括导管室和介入技术,也在当地处于领先水平,各科室都在大刀阔斧,积极进取。

24281689375745760

为推进技术加速提升,医院与盛京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外多个三甲医院达成合作:一方面将专家“引进来”,每周或每月定期在院内坐诊,即刻提升就医服务水平,让优质资源不断下沉;一方面让员工“走出去”,把科室骨干送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在互通互联中不断培养人才梯队。 张玲谈道:“创建三级医院,不仅意味着综合能力的提升,医保结算的优势,更是自身责任感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医院要真正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去帮扶传承,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先进的医疗服务。”

从三层小楼,到百尺高楼,再到遥遥“灯塔”,在二十余年时间中,张玲见证了医院的蓬勃发展,更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走出了自信、热爱、勇气。

61671689375745872

灯塔市中心医院 救死扶伤,尚新利民。灯塔市中心医院不是灯塔,胜似灯塔,常亮在百姓眼里,温暖在百姓心里......

责任编辑:任帅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神经内科,张玲,医院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