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他!成功考上杭二中!医生说,他出生时只有800g
“杭二中,好学校啊,祝贺孩子”
“当时真的是巴掌大,现在长这么好”
“这说明超早产的孩子也可以很聪明,何况是普通早产儿”
近日,一个叫宁宁(化名)的孩子在浙大儿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之间引起了一波回忆杀。事情源于孩子爸爸通过微信向医护人员传来喜讯:这个15年前出生,体重只有800g的早产儿,如愿考上了心仪的杭州第二中学。
医护人员都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孩子的主治医生施丽萍主任回忆,孩子来的时候情况还是很危急的,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加上器官发育不完善,早产儿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都会增加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几率。
胎龄37周以前出生的是早产儿,胎龄28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被称为“超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被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资料图
曾经危在旦夕 如今翩翩少年
“当时我签了好多张病危通知单,害怕极了,但施主任一直安慰我们。”对于十五年前发生的往事,宁宁爸爸至今记忆犹新。
他透露,因为妈妈妊娠期出现状况,宁宁在28周时就剖宫产出生,比预产期提前了整整3个月。
因为过早地离开了妈妈的子宫,宁宁的大脑、心脏、肺、消化道等脏器的功能都还没发育成熟,需要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度过呼吸、循环、喂养、感染等多个关口。
资料图
宁宁爸爸表示,一开始全家人都有点焦虑,担心早产儿难养活,会对孩子日后生长发育有影响,但事实证明,孩子后面的成长发育都很正常。
看着当初脑袋还没自己拳头大,大腿还没自己手指粗的小不点,现如今已成长为努力能干的少年郎,宁宁爸妈时常感慨: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当时浙大儿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疗护。正是出于这份感恩之心,一直到如今,宁宁爸爸和施丽萍主任还保持着联系。
资料图
住院77天后 终于出院
成如容易却艰辛。事实上,在15年前要让如此低体重的小患儿,达到这么理想的预后,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非常不易。
因为呼吸中枢不成熟,宁宁睡觉时总是忘记呼吸,需要有人时刻看着,万一呼吸暂停,就要轻轻地拍拍他。
“早产宝宝因为发育不完善,皮肤很薄,住院过程中打针、抽血、身上粘贴胶布等都会引起皮肤的破损,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宝宝体内,导致败血症甚至脑膜炎等感染风险增加。所以照顾这样的宝宝不但要专业的技术,还要把耐心和爱心融入每一个操作中,为了保护宁宁娇嫩的肌肤,我们在宁宁的口唇、鼻子附近都用上了类似人工皮肤的保护性胶布,避免肌肤受损。当时还是2008年,放眼全国能够做到这么精细诊疗的,还是很少的。”施丽萍主任说。
资料图
得益于NICU超强的综合实力,宁宁还接受了优化的呼吸支持、静脉营养、肠内喂养、神经保护等整体化系统治疗,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终于,在住院77天后,已经长到2000克的他出院回家,与家人团圆了。
“来的时候真的是‘巴掌宝宝’,出院的时候4斤多,已经非常可爱。”施丽萍主任回忆。
微弱开始,灿烂未来——早产儿的人生同样可以精彩!
“微弱开始,灿烂未来,这两个词来形容宁宁很贴切,希望大家都能看到他的故事,知道即使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在高质量医疗技术的护航,家庭、学校的教育下也可以和足月儿一样健康聪明地成长。”施主任说。
NICU主任陈正表示,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超强的团队支撑下,早产儿的总体存活率令人乐观。在浙大儿院,出生体重1000g~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达97%以上,1000g以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也在85%以上,大部分早产儿可以跟普通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浙大儿院NICU团队救治存活的早产儿最低出生体重为515g,就跟一瓶矿泉水差不多。
“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早产宝宝生命力的强大!患者信赖医护,医护也会为患者全身心付出。” NICU护士长罗飞翔说。
希望每一个早产宝宝都能健康茁壮成长。浙大儿院NICU团队一直都在,随时为早产宝宝保驾护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以及国家新生儿围产期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心在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脑损伤、先天性巨大脐膨出、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NICU是美国 HOPE基金会在华首个建设项目,是国内最早最规范的 NICU之一,也是国家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培训基地,每年收治来自全省和周边省份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各类危重症新生儿1000余人次。
作者 / 陈西瓜、木玉
排版 / 陈西瓜
审核 / 施丽萍主任医师、陈正主任医师
图片 / 王囤囤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