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无法“重整”体内NK细胞“雄风”时,输注外源性NK细胞成为了抗肿瘤的有效手段
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第一反应者,在大量体内外试验中都能发现NK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那么为何在肿瘤患者身上,自身的NK细胞就失去了应有作用呢?有报道称是因为癌症的微环境、常规治疗手段(手术、放化疗),导致体内NK细胞数量骤减,NK细胞功能障碍。不过最新的一篇文章让我们对NK细胞失效有了更多直观的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院士、郑小虎教授等在NATURE子刊发文 《Tumors evade immune cytotoxicity by altering the surface topology of NK cells》,揭示了一种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发现肿瘤组织微环境NK细胞丢失表面膜突起,无法识别肿瘤细胞,失去了抗肿瘤功能。
来自肝癌患者的自然杀伤(NK)细胞的膜拓扑显示,与肿瘤外的肝脏NK细胞和外周NK细胞相比,肿瘤内NK细胞具有较少的膜突起。
正常NK细胞表面呈现丰富的膜凸起(左、中),而肿瘤组织微环境NK细胞表面异常光滑,膜凸起丢失(右)。这些突起的失调阻止了肿瘤内NK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形成溶解免疫突触和杀死肿瘤细胞。
正常NK细胞利用膜突起与肿瘤细胞形成“免疫突触”结构(左、中),而肿瘤组织微环境NK细胞缺失膜突起,未能形成(右)。
研究者对背后的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肿瘤中丝氨酸代谢失调导致肿瘤内NK细胞的鞘磷脂水平降低,从而改变了NK细胞的细胞膜,进而损伤了NK细胞的杀伤能力。研究者认为未来靶向鞘磷脂酶无论是作为单一疗法还是与检查点阻断的联合疗法,都可以发挥强大的抗肿瘤功效。在无法“重整”体内NK细胞“雄风”的时候,输注外源性NK细胞就成为了抗肿瘤的一把利器!40岁后免疫细胞开始衰化,外源性回输自体NK细胞可重焕细胞活力!“换一身”更年轻的免疫细胞或许可以抗衰防老NK细胞治疗肿瘤,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END——
免责声明:科普细胞者内容团队专注分享全球生物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科普细胞者立场,亦不代表科普细胞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部分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