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报导:一二线治疗均告失败,NK细胞
近年来,免疫细胞在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衰老的临床研究与转化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免疫细胞治疗与肿瘤常规治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杀死残余肿瘤细胞,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水平。
国际期刊《Respir Med Case Rep》报道了一例一线化疗和二线免疫治疗均告失败,最后通过自体N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功案例。
一线二线治疗均告失败,病情仍然恶化
2019年5月,一名60岁无吸烟史的男性患者,一直有咳嗽、腰酸、乏力等症状,经过诊断,被发现是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为T4N2M1a(IV期),分子分析显示EGFR没有突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肺上叶有一个25×31毫米的原发性肿瘤,侵犯主动脉周围的纵膈组织。纵膈出现数个淋巴结,最大5×15毫米,右肺上叶显示两个淋巴结尺寸分别为5mm和7mm。由于病变较大且侵犯纵隔,因此无法进行手术。
首次诊断时原发性肿瘤的CT检查(A)和一线治疗后的PET/CT检查(B)
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患者接受一线治疗为卡铂650mg(AUC5)+紫杉醇300mg(175mg/m2)3个周期,第3个周期联合放疗。他取得了部分缓解,临床和副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尺寸缩小(12×7毫米)且肿瘤标志物值在2019年12月恢复正常。
然而,2020年5月,病情出现局部进展。PET/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大小为28×29毫米、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 )11.2,与纵隔胸膜和主动脉粘连。此外,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大小为9×6毫米;左肺门处有一些尺寸小于10毫米的小节点。
一线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原发性肿瘤(A),左锁骨上淋巴结(B)
由于该名患者的PD-L1表达呈阳性(25%),于是接受4周期的阿利他、卡帕和帕博利珠单抗的二线治疗。然而,病情依旧未能得到控制,2020年9月的PET/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增大至26×35 mm;此外,还出现了右侧锁骨上淋巴结、前纵隔及气管侧面淋巴结、两侧肺门少数淋巴结等新病灶。
转变治疗方案:自体NK细胞回输,预后得到改善
由于疾病进展,二线疗法也宣告失败。于是,医生给患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2020年10月,患者住院接受6次自体NK细胞回输,并联合吉西他滨/贝伐单抗治疗。
自体NK细胞免疫治疗:首先获取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提取了免疫细胞,并对免疫细胞进行激活和增殖。活性和增殖培养21天后获得的细胞数超过5×108个活细胞,其中NK细胞百分比超过60%。收集NK细胞后,通过静脉途径将其输入患者体内。
患者在4.5个月内接受6次自体NK细胞输注疗程,每3周一次。在此期间,患者在第1天、第8天(每3周2个周期)加上贝伐单抗(400mg,每3周2个周期)与吉西他滨(1800mg)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4.5个月后的结果:干咳、胸痛症状消失,饮食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联合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肝肾功能评估均在正常范围内。2021年3月和2021年9月进行的PET/CT扫描显示,原发肿瘤的大小与联合疗法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此外,该片未发现纵隔淋巴结和两侧锁骨上淋巴结。
联合治疗前后的原发性肿瘤。原发肿瘤在二线治疗(4个周期的阿利他、卡帕和帕博利珠单抗)后进展(A)。原发肿瘤在治疗结束时与自体NK细胞疗法,吉西他滨,贝伐珠单抗(B),3个月后(C),6个月(D)肿瘤缩小近一半。
经过联合治疗后,患者取得了非常积极的初步结果。临床和临床旁结果表明,该患者的联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此外,在联合治疗前,患者出现胸闷、干咳、食欲不佳等症状。但治疗后,上述功能性症状消失或显着减轻,疗程结束后进行的生活质量评估评分也大幅提高。具体来说,患者不再出现胸痛、咳嗽症状减轻、食欲增加、整体健康状况评估评分上升。联合治疗前后PET/CT扫描结果的差异也解释了患者的改善。
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A.生活质量:患者的一般情况好转,症状急剧减轻。B.功能症状:6次输注后患者疼痛和咳嗽明显
总结
该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后,立即进行了传统的放化疗一线治疗。此后,疾病出现进展,他被发现PD-L1呈阳性,并接受PD-1联合化疗的二线治疗,但依然出现新的病灶。
该患者接受自体NK细胞疗法联合吉西他滨/贝伐单抗的治疗,患者取得了非常积极的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原始肿瘤相比,肿瘤缩减近一半,纵膈和两侧锁骨的淋巴结均为观察到病灶。
自体NK细胞与吉西他滨/贝伐单抗联合治疗,给一二线治疗均告失败的患者带来全新的希望,将有助于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多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A case of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autologous immunotherapy and bevacizumab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Respir Med Case Rep.2022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