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唑类”抑酸药,你真的会用吗?
“拉唑类”抑酸药,你真的会用吗?
拉唑类抑酸药几乎是每位胃病患者都不陌生的药物,比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药品。但是这些看上去名字高度相似的“拉唑药”,到底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选择?使用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胃酸分泌过多时会侵袭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导致消化性溃疡,甚至胃肠道出血。“拉唑”类药物是一类强效抑酸药,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而抑制胃酸分泌,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胃酸相关性疾病的作用。“拉唑类”抑酸药都有共同的名字——质子泵抑制剂(PPIs)。
一般适应症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食管反流病
卓-艾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根据研发上市的时间和作用特点“拉唑”类药物主要分为两代。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它们家族都有哪些成员以及主要成员之间的优劣势吧。
如何正确服用“拉唑”类药物?
01不能咀嚼,需整片吞服
大多数的“拉唑”类药物在胃酸中并不稳定,所以大多数的“拉唑”类药物都制成肠溶片或肠溶胶囊,只在肠道才会溶解释放药物,以避免胃酸对药物的破坏。如服药时,遇到“肠溶”字眼时不能嚼碎服用,否则会使药效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02早起空腹服用
“拉唑”类药物需要在肠道吸收才能发挥作用,肠溶片需要空腹服用以避免食物的影响。质子泵抑制剂对食物刺激引起的壁细胞泌酸抑制作用最有效,而且人体在早晨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数量在长时间禁食后最多,所以如果每天服药1次,在早饭前30-60分钟服药最为适宜。如需使用双倍剂量时,可分别在早餐前和晚餐前分两次服用。
03按疗程服用
大多数胃部疾病,在服用“拉唑”类药物治疗时,通常的疗程为2-8周,疗程不足或者半途中断服药会导致治疗失败,延误病情。所以一定要遵从医嘱,按疗程服药。
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拉唑”类药物的潜在风险
01增加感染风险
由于胃酸本身有强效抑制、灭活细菌的作用,当胃内的酸性环境被破坏时,便给细菌的繁殖营造环境,使胃肠道感染(如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可能性增加。此外,含有细菌的胃液反流到咽部,甚至误吸入呼吸道,从而增加肺部感染风险。老年人因分泌胃酸的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更应注意此类风险。
02影响维生素的吸收
胃酸对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等吸收非常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12,含有胃蛋白酶的胃酸有利于膳食中维生素B12从结合蛋白质上释放,目前多数研究均证明PPI会阻碍结合蛋白中维生素B12的吸收。
03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长期服用“拉唑”类药物后,胃和十二指肠酸性环被破坏,不利钙的吸收,长期应用可引起骨质减少而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发生率。而镁吸收减少可致低镁血症;铁吸收减少可致缺铁性贫血。
04影响维生素的吸收
如萎缩性胃炎、高胃泌素血症、肾脏疾病、痴呆、心肌梗死、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等。
“拉唑”类药物因为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所以广泛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胃部疾病。与此同时,“拉唑”类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可随便服用!
科室|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
编辑|胡雅晴、潘恩媛、张家佳
校对|朱传君、陈恒石、徐孟宁
主编|蒋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