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十一)
踏上新征程
主题征文
奋进新时代
永葆初心、共赴使命、转型下的坚守与成长
疼痛康复科 王媛
202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至此,在经历了3年的艰难抗疫历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疫情防控从而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也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
随着新冠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在这一转型中快速调整,重新制定防控策略,将全院大部分新冠患者的收治任务交由呼吸内科承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导致患者身体机能、认知和心理功能可能受损,新冠患者往往存在肺通气和换气异常,患者全身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肌肉的氧化能力降低、收缩功能减弱,严重者甚至出现骨骼肌萎缩。有研究显示,骨骼肌萎缩是肺部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运动功能障碍和骨骼肌功能障碍可增加住院和再入院风险。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使得不同类型的新冠患者得到了有效的物理治疗,防止了并发症和一些后遗症的发生,增强了患者体质,改善了全身各脏器、各系统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好转与治愈,使患者恢复加快、病程缩短。并且新冠治愈后患者可能出现长新冠症状,而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长新冠综合征的症状。故公卫中心疼痛康复科医康护团队针对新冠患者开展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助力新冠患者及康复患者快速康复。
在疫情暴发后疼痛康复科就多次组建医康护团队进入新冠病房,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全面康复并提供优质康复护理服务。经过三年的实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次转型下,疼痛康复科的康复治疗师们不忘初心,与呼吸内科合作,继续承担了新冠患者的康复工作。
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和程度,医康护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如呼吸训练、肌肉力量和功能恢复、心肺康复、心理康复等。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重症患者的肺功能大多受到了影响,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受损。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呼吸肌、改善肺功能、改善低氧血症。
患者裴先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由于新冠的影响,导致长期卧床2月余并且经鼻高流量氧疗,日常的床边坐起,翻身都会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氧下降,在康复治疗师杨航的介入下,一段时间后,裴先生能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从原来的步行困难到能自己拄着拐杖步行至厕所,这些进步都离不开康复的帮助。治疗师杨航还一直鼓励患者,加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指导患者居家后的康复训练以及注意事项。无独有偶,初先生也是一位受新冠影响而长期卧床的病人,虽然才短短1月余,但初先生的心肺功能耐力、四肢肌力迅速下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脾气也逐渐暴躁。治疗师何春艳采用俯卧位通气、呼吸训练、四肢肌力训练等康复锻炼,经过1周左右的时间,患者的有氧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四肢肌力也得到了增强,从原来的卧床到能手持助行器站立3分钟。治疗师何春艳用足够的耐心,正确的引导,适当的鼓励给了初先生极大的自信,这也是他能够迅速康复的重要原因。
康复治疗师通过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来为新冠患者提供运动和功能训练、呼吸康复,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仅面临着身体的重度不适,也会受到情绪影响,康复治疗师则通过日常交流,与患者互动,鼓励患者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焦虑,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从而提高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当前随着新冠感染后康复人群增加,出现了部分“阳康”后剧烈运动导致的意外事件,令众多新冠康复患者对于"运动"的顾虑和误解较多。“哪些运动康复手段可以缓解症状?”“阳康后多久能运动?”“重返运动前,该如何进行自我评估?”是遇到最多的问题。合理的运动,在新冠感染康复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有助于恢复病前的状态。所以康复治疗师们对长新冠期间主要的一些症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拍摄系列通俗易懂的视频针对新冠感染康复期人群存在的肌骨系统疼痛、体力活动能力不足、恢复运动困难、呼吸急促等问题,希望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运动指导和康复治疗手段,帮助大家安全地重返生活及工作。将专业知识,以通俗易唱的歌曲进行表达,同时配有动作,让老百姓更直观、容易理解、有趣地了解康复训练对长新冠期患者恢复的重要作用,提高老百姓进行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疼痛康复科医康护团队还组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康复培训,促进后疫情时代更好在基层医院做好长新冠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在居委进行康复科普讲座,让群众了解康复治疗,居家就能进行自我康复。
疼痛康复科也在这次的转型下坚守初心,迅速成长,在新冠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