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聚焦疑难 无限精彩丨第12届重肝会-疑难肝病诊断治疗技术专场-会议纪要

2023-07-11 10:52   肝胆相照平台

MDS是一种由核DNA突变引发的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减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感染和肝病中,肝脑型MDS较为常见。

星河横流,岁月成碑;时光荏苒,只争朝夕。2023年6月16-17日,由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CNSLD)、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BIF)、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BMA)、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辽宁大连胜利召开。

16日下午分会场3以“疑难肝病诊断治疗技术专场”为主题,旨在集结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和分享在疑难肝病领域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技术。会议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著名学者、医生和研究人员,他们在此次会议上分享了在疑难肝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39541689032166609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建设教授分享了我国遗传代谢性肝病诊治进展的相关内容。

王教授的主题聚焦在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type 6(PFIC-6)。   由于PFIC-6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导致诊断存在困难。

近年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PFIC-6等遗传性肝病的诊断有了显著的提高。

王教授的分享为我们带来对遗传代谢性肝病,尤其是PFIC-6的新理解,不仅提供了最新的科研进展,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    

4087168903216670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素军教授分享了“Gilbert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对脂肪肝影响”。

郑教授探讨了Gilbert综合征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即这一现象可能是人类在应对文明病时的进化结果。一些研究表明,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具有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率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严重程度的作用。郑教授强调了胆红素在脂肪肝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该领域的挑战及潜在的研究方向。郑教授指出,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胆红素与脂肪肝的关系,有必要开展前瞻性的、具有大样本量和多中心参与的研究,以揭示胆红素与NAFLD的具体相关性。此外,郑教授也强调了胆红素正常值范围的重要性,特别是需要确定其下限以及探索哪种类型的胆红素与脂肪肝有关。最后,郑教授谈及了基于胆红素的新药开发,强调了此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倡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1328168903216681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朱世殊教授作“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诊疗经验分享”报告。

MDS是一种由核DNA突变引发的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减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感染和肝病中,肝脑型MDS较为常见。该型MDS通常涉及DGUOK、MPV17、POLG和C10orf2等基因突变,表现为婴儿早期的肝功能损伤、代谢障碍、发育迟缓以及多发性脑病等多系统问题。朱教授强调,对肝脑型MD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其中基因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目前尚无针对肝脑型MDS的有效治疗方法,且患者的预后通常不佳,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研究,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2821689032166905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韩英教授作“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诊治”学术报告。

韩教授指出,目前尚不清楚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还是某一疾病的演变过程。韩教授强调,由于目前缺乏该综合征的统一诊断标准,建议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以作出诊断。在治疗方面,韩教授提到,对于PBC-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重叠)建议使用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而对于PSC-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重叠)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韩教授的讲解对于提高对这一复杂疾病的认识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8511168903216698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作“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优化处理”学术报告。

AIH是一种影响各年龄层、性别和种族的免疫介导的肝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无症状、慢性进展和急性肝衰竭。马教授强调,所有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包括肝移植后出现肝功能问题的患者,都应考虑AIH的诊断。AIH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血清免疫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他还提到,AIH有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衰竭、死亡或需要肝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可以改善AIH患者的预后,但通常需要长期维持,而停药应在谨慎评估和密切监测的前提下进行。    

33611689032167212

南京市第二医院杨永峰教授作“遗传代谢性肝病基因诊断   ”时指出,临床医生需提高对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认识。临床发现线索后,病理可指明方向(光镜、电镜,必要时   冰冻),基因检测操作不难,难在分析。基因分析不能仅靠第三方,需临床-检验有效沟通。    

3347168903216746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刘晖教授作“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病理诊断思路”学术报告。

刘教授强调了病理诊断在遗传代谢性代谢性肝病(IMLD)中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关键特点:如脂肪变性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次是胆汁淤积。提到某些IMLD的组织学特点具有确诊价值,而另一些则可用作诊断线索。刘教授指出,大多数IMLD的组织特征并非特异性,因此应注意鉴别诊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包括临床专家、影像学和基因分子诊断在内的多学科会诊,以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除了使用传统的标准染色和依赖模式识别的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增加诊断准确度方面具有价值。此外,新的细胞和分子检测技术,如组织芯片、荧光原位杂交和原位质谱成像,以及核酸和蛋白质提取和分析,有助于从蛋白质和分子水平揭示疾病特征,从而提高对IMLD的诊断和理解。    

29551689032167555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施军平教授   作“隐源性肝硬化诊断”学术报告。

施军平教授着重讲解了MAF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硬化的新定义。他指出,随着MAFLD新定义的提出,MAFLD相关肝硬化不再被视为“隐源性肝硬化”,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施教授解释,MAFLD相关肝硬化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中伴随代谢紊乱的子集,相较于NAFLD,它更能准确反映脂肪性肝病的本质,并更准确地描述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这有助于认识代谢功能障碍在双重病因患者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施教授强调MAFLD相关肝硬化的新定义和诊断标准的提出有助于更加积极地进行诊断。在治疗上,应该重视代谢疾病的协同管理,并探索采用分层分级、多学科、全流程的诊疗管理模式。施教授的分享对于深入理解和有效管理这一复杂的肝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846168903216764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孔明教授作“机遇和挑战:肝病营养研究热点与难点”学术报告。

孔明教授深入探讨了肝病营养研究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注于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际和国内的营养学会和肝病学会发布或更新了肝病营养指南,这一发展强调了营养在肝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营养指南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建议,并为更深入的营养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于肝病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肝衰竭和肝硬化的终末期患者,其营养状况,如营养不良和肌少症,会影响他们的预后,而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尤为显著。此外,孔教授强调了肝病营养诊断方法的多样性,并详细讨论了与肌少症相关的指标,包括其客观性、可重复性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且特别提到了L3-SMI、PMI、衰弱指标、脂肪分布和脂肪变性等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孔教授倡导对营养不良及其导致不良结局的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探索新的干预目标。同时提出营养干预的巨大潜力,并强调了包括运动营养在内的多学科团队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孔教授的发言强调了营养在肝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4609168903216774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   作“以慢乙肝临床治愈为终点的临床实践之路”学术报告。

窦晓光教授深入探讨了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为目标的临床实践途径。首先强调了扩大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提出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家族史和年龄,为处于不确定期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并建议在适当情况下降低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阈值,以便更早地启动治疗。在谈到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患者时,窦晓光教授提到了认识低病毒载量的重要性,并强调了针对这一特定人群采取适当治疗策略的必要性。窦教授探讨了如何提高各类人群的临床治愈率,表示通过采用不同的策略,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最后,窦晓光教授把焦点转向了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治愈,强调了cccDNA检测标准化的重要性,并提倡整合HBV DNA和超高敏感性HBsAg检测作为完全治愈的一部分。    

4882168903216784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燕教授作“胚胎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黄燕教授介绍了一项使用人胚胎干细胞源的肝细胞成功治疗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人胚胎干细胞被誉为“万能细胞”,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并能被诱导分化为包括肝细胞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类细胞类型。

移植后的肝细胞能够替代受损的肝细胞,帮助修复肝组织,改善凝血功能,并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肝细胞增殖,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这项研究突出了人胚胎干细胞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并展示了当前的临床研究进展。   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将是必要的,以验证和推动这种创新治疗方法的应用。    

23711689032167936

5841689032168029

接下来各位专家和学者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汇报。首先,赵方程教授就LncRNA NBR2在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讲解。他阐述了LncRNA NBR2是如何通过抑制Keap1/Nrf2/HO-1信号传导来减轻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从而在保护肝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接着,徐玲教授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关于DDX3X调控内质网应激功能转换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81741689032168106

18141689032168183

9121689032168440

随后,冯磊教授展示了一种基于细胞和无细胞的简单有效策略来治疗急性肝衰竭,即使用hUCMSCs生物人工肝,表明了这种策略的潜力和优势。张恒教授随后报告了一例罕见的小儿II型Abernethy畸形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通过这个案例分析,讲解了诊断流程和治疗措施,对临床医生如何应对此类罕见病例提供了宝贵经验。王玉荣教授关注了TM6SF2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中的作用,展示了TM6SF2肠道特异性敲除对肝脏代谢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并讨论了这些发现对NAFLD治疗的潜在影响。  

记录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陈慧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NAFLD,胆红素,肝硬化,肝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