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评论 | 接受潜在心脏毒性抗肿瘤治疗患者启动心脏保护治疗的指导策略
第30期“爱”心评论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梅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谨教授三位专家进行点评。
方法
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且伴一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射血分数(EF)指导或整体纵向应变(GLS)指导,决定患者是否启动心脏保护治疗(CPT)。主要终点是射血分数(EF)从基线到随访3年的变化情况。
结果
在331例患者中,255例(77%,年龄54±12岁,95%为女性)完成了3年随访(EF指导组123例,GLS指导组132例)。绝大多数为乳腺癌患者(n=236;93%);蒽环类药物+曲妥珠单抗是最常用化疗方案(84%);67例患者(26%)有高血压,32例患者(13%)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基线左心室功能正常。EF指导组有18例(14.6%)患者接受CPT,GLS指导组有41例(31%)患者接受CPT(P=0.03)。在化疗结束后,大多数患者EF和GLS得到恢复;EF指导组3年△EF为0.03%±7.9%,GLS指导组为0.02%±6.5%(P=0.99);EF指导组和GLS指导组在随访3年后EF值分别为58%±6%和59%±5%(P=0.06)。在随访3年时,有17例(5%)患者出现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TRCD)(EF指导组11例,GLS指导组6例;P=0.16)。
结论
在接受潜在心脏毒性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与基线及随访1年相比,随访3年时患者左心室功能有所改善,但EF指导和GLS指导的△EF没有显著差异。
文献来源: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3, 16: 269-278.
文献翻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强 李俭强
心血管专家观点
该研究结果涉及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对于目前应用蒽环类药物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如何判断CTRCD、何时启动CPT提出了问题,也对指南规定的管理流程提出了挑战,因为目前指南提出的管理策略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1.关于CTRCD判断标准问题:该研究界定EF<55%为心功能不全阈值,更高的阈值可使患者更早被纳入CTRCD组,尽管两组3年CTRC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GLS组例数更少,如果EF阈值设置在50%以下,可能两组的结果会有变化。
2.尽管EF在大多数指南中被推荐,但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效用受到重测变异性的概率高达10%。3D-EF的使用更可靠,在许多指南中被推荐,但该方法高度依赖于图像质量。
3.由于病例数有限,治疗多少例患者能减少1例CTRCD(NNT)目前不明确,未来应根据不同EF改变分组,进一步确定何时启动CPT意义更大。
肿瘤专家观点
随着具有潜在心脏毒性抗肿瘤药物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广泛应用,何时启动CPT已成为肿瘤医生关注的焦点。EF指导启动CPT是临床常用方法,而GLS则可检测到更早期的心功能变化。
1.总体上看,尽管GLS指导未显示出明显优势,但在接受CPT患者中,GLS指导组3年EF更高,提示GLS指导启动CPT也是一种选择,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接受潜在心脏毒性治疗的患者。
2.该研究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少,且以乳腺癌患者为主,结果不具普适性;仅评估3年随访结果,长期效果尚不清楚。
3.应加强临床医生对于CTRCD的关注,进一步探索最佳的CPT方案,并评估其在长期治疗中的效果。
专家简介
「肿瘤心脏病学-“爱”心评论」是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SICO)与三度医学 | 中国肿瘤心脏病网携手开展的专栏。本专栏精选肿瘤心脏病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献,解读肿瘤心脏病学国内外会议与论坛的最新研究成果。
内容整理: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
图文排版:三度医学 Wally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三度医学”立场无关。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联系本站获得授权,且在醒目处注明“转自三度医学-iCardioOncolog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