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和抑郁症病情密不可分,如果家人得了抑郁症该如何帮助。
近日,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的消息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心理健康的议题。
其实,抑郁症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一样,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我们对待抑郁症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有失偏颇,有的人认为抑郁症就是小心眼、想不开、钻牛角尖,出去散散心就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近年来抑郁症患者经常因为自杀现象被冲上热搜,大家对它就有了另外一种态度:抑郁症会导致个体自杀,一旦自己出现抑郁情绪或是被诊断为抑郁症就惶恐不安,担心自己也会走上不归路。那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抑郁症,回答有关抑郁症的常见问题。
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多高,自己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全球患病率约为4.4%。中国已确诊抑郁症患者超过5000万,成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约为3.4%。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抑郁症,美国一项研究提示,约2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一次抑郁发作。其中压力较大的学生群体和职场人员、孕产妇、老年人以及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发人群。
经常感到抑郁和悲伤,是不是患了抑郁症?
有抑郁情绪不一定就是抑郁症。抑郁情绪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通常是由具体的事情引起的,如痛失所爱、压力骤增或是遭受挫折等,情绪的波动程度和出现的频繁程度与遇到的压力成正比,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经过自我调节或接受他人的帮助,绝大多数人能在2周的时间内走出来,重新保持心理平衡。
抑郁症则是一种心境障碍,表现为:情绪低沉、兴趣感减退、精力减退,集中注意力困难、无价值感、过度的内疚自罪、无望感,反复的死亡或自杀的想法,睡眠或食欲改变。如果以上症状持续时间很长,超过2周,最初引发抑郁情绪的社会心理因素已经消失,但抑郁情绪还持续存在、无明显缓解,或严重程度与应激事件的严重程度不一致,那就有可能是抑郁症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经过规范的治疗难以自行缓解,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家人得了抑郁症,我该怎么护理和帮助家人?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最为长久、也是最为放松的地方,家庭关怀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家庭功能和抑郁症病情密不可分,和睦的家庭关系可以促进疾病康复,不好的家庭氛围又可恶化疾病的转归。
作为家属,首先我们要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抑郁症,理解患者,接纳患者的情绪。其次,家属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患者在这个环境中有安全感、放松感。然后,在与患者相处时,我们要多倾听、多关爱、多理解、不苛责,也不要盲目的建议和鼓励。
受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往往感到自卑自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家人的累赘负担等,我们耐心的倾听、真诚的包容,理解、尊重他们的感受,让患者明白这些是疾病的症状,并非是自己不够坚强或是矫情做作等,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少自我苛责的焦虑。
另外,抑郁症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时,对外界环境敏感,承受力下降,精力感减退,很多患者自己也在努力尝试纠正现状,但徒劳无果,所以在急性期时,我们不要盲目的去要求患者外出运动、聚会、旅行或是给患者灌输心灵鸡汤,因为这些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患者负性情绪宣泄、接受患者拒绝或是中途退出。对于康复期的患者,我们不能过度呵护他们,此时需要鼓励患者适度参与家中的事物,让患者慢慢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帮助其重新建立自信心,有利于疾病康复。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医患联盟是抑郁症治疗的基础,医生、患者和家属是同盟队友,让我们一切努力,帮助患者走出抑郁的阴霾,共享阳光明媚、岁月静好。
(闫良玉 牛琪惠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