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L 2023丨肝细胞癌治疗--T+A篇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一半左右。发病数多、死亡率高,是我国肝癌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T+A”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改写了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2023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年会-国际肝脏大会(ILC 2023)于2023年6月21-2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上,多项关于T+A的研究陆续公布。肝胆相照平台特将其中部分摘译分享,供临床医生参考。
T+A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背景和目的: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T+A)在转移性/不可切除的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cHCC-CCA)患者中的疗效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T+A方案治疗晚期cHCC-CCA患者的效果。
方法:我们回顾性纳入了2020-2022年共7个医学中心的患者。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不可切除/转移性cHCC-CCA并接受T+A治疗。在T+A开始时收集了临床和影像特征。使用RECIST标准评价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纳入16例cHCC-CCA患者,男性(75%)以及伴有进展期纤维化/肝硬化(69%)的患者占大多数。9例患者接受T+A作为一线全身治疗,5例作为二线治疗,1例作为三线治疗,1例作为五线治疗。
有2例患者发生了严重的消化系统出血。在一线治疗的9例患者中,4例出现影像学进展,3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
T+A一线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13个月,中位PFS为3个月。使用T+A作为二线/三线/五线治疗的7例患者中,4例病情稳定,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中位OS为13个月。中位PFS为3个月。OS和PFS采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
结论:T+A对不可切除/转移性cHCC-CCA患者有一定疗效。
T+A在实际治疗Child Pugh B级晚期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背景和目的:免疫治疗改变了晚期HCC患者的治疗模式和预后。尽管目前还没有针对肝功能下降HCC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但初步证据表明,T+A治疗可以安全地应用于Child Pugh B(CP-B)级HCC患者。
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为期2年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32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CC患者,经过多学科团队评估后,使用T+A治疗。我们评估的主要终点是肝功能CP-A/B级HCC患者的OS和PFS(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或RECIST 1.1评价),以及无失代偿生存期(定义为“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没有出现新的肝硬化并发症的时间长度”)。将安全性作为同一亚组患者的次要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CP-B级HCC患者的中位OS为6.2个月(95%CI 5.0-7.2),明显低于CP-A级HCC患者(HR 2.78,95%CI 1.34–5.64;p < 0.0001)。CP-A和CP-B患者之间的PFS没有任何差异(HR 1.68,95%CI 0.78–3.65,p=0.6)。
此外,CP-A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69%,CP-B患者为57%(p>0.5)。CP-B患者的中位无失代偿时间(TTD)为7个月(95%CI 5.3-8.7),显著低于CP-A患者(HR 3.27,95%CI 1.4-7.4,p < 0.01)。
死亡的主要预测因素是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和门脉高压的征象。肝脏失代偿的主要预测因素是体力状况评分、门脉高压的征象、糖尿病和与癌症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死亡和肝脏失代偿的唯一保护因素是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
结论:由于肝功能障碍和肿瘤进展的共同作用,接受T+A治疗的CP-B患者比CP-A患者的生存期差。应答率似乎并没有由于患者的CP分级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我们的数据证明了肝功能失代偿而非肿瘤进展,是CP-B级HC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或仑伐替尼一线治疗后的二线治疗方案
背景和目的:目前在HCC患者中最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法是仑伐替尼(L)和T+A。这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HCC患者一线L或T+A治疗后不同二线治疗的疗效。
方法:队列共纳入来自5个国家(意大利、德国、葡萄牙、日本和韩国)的2225例患者。共有1381例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PD)。一线L治疗组917例,一线T+A治疗组464例。
结果:49.6%的PD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一线L治疗组(20.6个月)与一线T+A治疗组(15.7个月)患者的OS无统计学差异(p=0.12,HR:0.80)。在一线L治疗组中,不同二线治疗亚组之间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4;索拉非尼(S)HR=1;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HR=0.65;免疫治疗(I)HR=0.69;其他治疗(O)HR=0.85)。40.1%的患者接受S治疗,OS为15.8个月;36.8%的患者接受TACE治疗,OS为24.7个月;13.1%的患者接受I治疗,但未达到中位OS;10.0%的患者接受O治疗,OS为20.8个月。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比接受S治疗的患者有明显更长的OS(p<0.01;HR=0.64)。
在一线T+A治疗组中,二线治疗亚组之间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S HR=1;L HR=0.50;卡博替尼(C)HR=1.34;TACE HR=0.39;O HR=0.54)。18.4%的患者接受S治疗,OS为14.2个月;36.0%的患者接受L治疗,OS为17.0个月;9.9%的患者接受C治疗,OS为12.4个月;11.6%的患者接受了TACE治疗,OS为15.9个月;24.0%的患者接受了O治疗,但未达到中位OS。接受L治疗的患者的OS显著长于接受S治疗的患者(p=0.01;HR=0.45)。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比接受S治疗的患者有明显更长的OS(p<0.05;HR=0.46)。其他亚组患者之间没有其他统计学差异。
结论:仑伐替尼-免疫治疗和T+A-仑伐替尼序贯治疗能够达到最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对于一线系统治疗后符合局部治疗标准的患者,二线TACE治疗比索拉非尼治疗的效果更好。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