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喜报】我院肝胆胰外一科医工交叉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3-07-08 09:46   大医二院

大医二院肝胆胰外科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与大连化物所、大工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

2023年6月28日,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简称JCR)最新影响因子发布,我院肝胆胰外一科研究生荆彪为共同第一作者、高振明主任为共同通讯作者完成的论文《Interrogating the impact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nanoparticles on in vitro protein stability, ex vivo protein homeostasis, and in vivo biocompatibility》发表在《Aggregate》,期刊影响因子为18.8分。肝胆胰外一科高振明主任研究团队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刘宇研究员团队在前期系列性的医工交叉合作研究基础上,围绕纳米药物肝毒性这个核心科学问题,交叉融合新型成像与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取得了上述研究进展。

纳米医学作为最受关注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将纳米技术与传统化学、材料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领域融合,并利用新型医用纳米材料的特殊理化性质(如光、声、电、磁等),衍生出了多种前沿诊疗技术,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成像、药物递送、诊疗一体化等。   然而,实际应用和临床转化过程中,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亟待系统研究,尤其是对肝细胞内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细胞蛋白质稳态(protein homeostasis)研究甚少。

从2020年起,我院肝胆胰外一科高振明主任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宇研究员团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利用双方优势,发展了新型活体荧光成像方法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工具。团队通过生物物理、荧光成像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等交叉学科技术手段,在细胞裂解液、活细胞、活体动物和临床病理样本中,系统性的研究了纳米粒子及其表面官能化对蛋白质稳定性和肝细胞内蛋白质稳态网络的影响,并探究了纳米粒子对肝组织内蛋白质组聚集和肝毒性机制。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在双方合作期间,以科室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为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5篇高质量的SCI文章(均为JCR1区),总影响因子达49.8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荆彪获得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合作研究项目成功获批大医二院-大连化物所医工联合创新基金的支持。  

大医二院肝胆胰外科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与大连化物所、大工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此次高质量研究论文的发表对于我院肝胆外科的科研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研究团队将在前期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开展更一步研究合作。团队面向国民生命健康领域,围绕临床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发展新型检测分析方法,寻找更为安全的纳米药物制备方法,并争取在论文发表、科研转化和专利申请等方面有所突破,助力医院高质量快速发展!  

内容:肝胆胰外一科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姜晨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胰外一科,肝胆,科研,细胞,医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