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颈内动脉分段解剖你知道吗?更多脑血管解剖,都在这里了……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分叉处。它通常位于颈外动脉的后部和外侧,但也可能在颈外动脉的前部和内侧。在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在颈动脉窦向后扩张,这是颈内动脉的起源。颈动脉窦神经是舌咽神经的一个小分支,它支配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血管壁压力感受器,脑干中的血管舒缩中枢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干交流,有助于对血压的升高和降低做出反应。
颈内动脉可分为3个主要部分:颈段、岩骨段和颅内段。
1. 颈段
在颈段,从起始部到颅底的颈动脉管,颈内动脉几乎都是垂直的。它位于颈动脉鞘及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后,与后两者形成一个神经血管束。伸长、环状和弯曲可能是老年人的后天变化,特别是在高血压的背景下。病变血管会因颈部的屈曲而加重,伸展而变直。
2. 岩骨段
岩骨段包括垂直部和水平部。垂直部进入岩骨大约1 cm后转而向前内侧方延伸。水平部走行于岩骨的前内侧,出现在岩骨尖。
3. 颅内段
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可分为3部分:海绵窦前段、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
进入海绵窦前,海绵窦前段从颞骨岩部向上,向前内侧延伸至蝶鞍的下方和后方。因其与三叉神经节相接触,又被称为神经节段,位于颈内动脉的外侧。
海绵窦段位于海绵窦内,向上走行一小段距离后终止在蝶鞍的侧后下方。在颈动脉沟内,此段从蝶鞍的侧下方的前方通过,并向上、向内侧弯曲至前床突。在海绵窦内,展神经在动脉的外侧,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与海绵窦的外侧壁相邻。
床突上段在进入硬脑膜后向上延伸,位于前棘突的内侧,在其末端分叉的后方和外侧。视神经位于此段下部的内侧。
颅内段在血管造影像上分为五段
C5段(颈动脉管段、岩骨段或神经节段):在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内走行,先向上,后弯向前内,在颈动脉管内口处,隔着硬脑膜与三叉神经节紧邻。此段的特点是: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在入海绵窦处较为狭窄,并与咽鼓管和鼓室紧邻。
C4段(海绵窦段):在后床突附近入海绵窦,稍上升后转为近水平位沿蝶骨体两侧的颈动脉沟呈"S"形前行,达前床突后沿前床突内侧的凹沟弯转向上,移行为前膝段。该段的特点是:在海绵窦内紧贴内侧的蝶窦侧壁,外侧与穿经海绵窦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展神经关系密切。
C3段(前膝段或虹吸弯):在前床突附近,呈"C"形,自前床突内侧弯向后上穿海绵窦顶部的硬脑膜,眼动脉自此段或此段与海绵窦段移行处发出,向前伴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眶。
C2段(交叉池段或床突上段):在海绵窦上方的蛛网膜下隙内水平后行,于前穿质下方续为后膝段。
C1段(后膝段或终段):通常指参加Willis环的一段,在后床突前向上至分叉处。此段发出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折叠七分段法
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的分段法:以数字(C1-C7)顺血流方向标记颈内动脉全程,并考虑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颈内动脉四周解剖。该分段法各段的解剖分界明确,共分为七段: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 segement),C5床段(Clinoidal segment),C6眼段(Opthalmic segement)和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
C1颈段: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
C2岩段: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
C3破裂(孔)段:破裂段起于颈动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于岩舌韧带上缘。
C4海绵窦段: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
C5床段: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
C6眼段: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侧。
C7交通段: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
颈内动脉的分支:
下颌动脉
颈鼓动脉
脑膜垂体干
小脑幕支
斜坡支
垂体下动脉
下侧干
小脑幕缘支(至三叉神经节,第Ⅳ、第Ⅴ、第Ⅳ对脑神经和海绵窦壁的分支,以及至眼眶的分支)
垂体上支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中颏动脉
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的终末分支)
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终末分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