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心事】神奇手术助“拆弹”,“移花接木”焕新生!
协和“心”事系列,分享来自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外科的医路故事,从专业出发,普及心脏健康知识。
近日,一名来自漳州的30岁“马凡综合症”患者黄先生(化名)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卢衡副主任医师团队的“神奇手术”——“David”手术下成功摘除了身上的“定时炸弹”。而“David”手术因其极高的难度被称为心血管外科“金字塔顶尖的手术”。
“本以为是近期太劳累,休息一下就能缓解,没想到症状一天比一天严重。”黄先生回忆,他去年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胸背痛不适的症状,家人也曾劝他去看医生,但他不以为然。
后来,黄先生胸背疼痛的感觉越来越剧烈,甚至饭都吃不下了,他感觉实在撑不下去,便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检查,判定黄先生的病情严重。
心外科卢衡副主任表示
黄先生的情况是,主动脉窦瘤同时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正常人的升主动脉大概2到3公分左右,但是他因为血管扩张,主动脉扩张到6公分多,扩大了2倍多。这种情况跟吹气球一样,主动脉随时可能破,一旦破裂,就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把主动脉的根部替换掉。
黄先生和家人得知了病情的严重性后,陷入了焦虑。
主动脉的根部常规替换的方式有两种,区别在于是否保留主动脉瓣。不保留主动脉瓣的手术(bentall手术)过程、缝合以及止血步骤相对简单,但不保留瓣膜,就意味着需要给患者换一个人工机械瓣膜或人工生物瓣膜,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抗凝治疗,而生物瓣膜的寿命只有15年左右,对于年轻患者,就需要二次手术。
为了患者术后的高质量生活,避免终身抗凝及二次手术,卢衡副主任迎难而上决定选择手术难度超高的“David”手术,也就是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式。确定方案后,心外科团队为黄先生及其家人详细讲述了治疗方案,听说卢衡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黄先生一家人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陈良万教授的指导下,由卢衡副主任及其团队为患者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DAVID术)。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4个小时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经食管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反流消失。经过ICU的专业术后护理,目前黄先生已转入普通病房,很快即可出院,迎接他的新生活。
神奇手术——DAVID 术
主动脉根部结构比较复杂包括:主动脉的三个瓣叶(左冠瓣、无冠瓣和右冠瓣)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主动脉窦部,而DAVID术就是,保留患者自身的主动脉瓣,将病变的主动脉根部进行置换,因其步骤复杂需精密设计和缝合David术式被称为心外科“皇冠上的明珠”。
此类手术难度非常高。主要因为:
1、一是其吻合口多、解剖精细,每个吻合口都要缝合严密以避免出血问题;
2、二是需准确测量、选择与患者匹配的人造血管,包括人造血管的直径,及三个瓣叶交界的高度,以避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三是需要在替换主动脉瘤的同时要保留或修复主动脉瓣,风险可谓加倍。其最为明显的优点是可以在保留病人自己瓣膜的情况下对病变进行修复,患者术后无需服药和再次手术,可达到与正常人相似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心外科卢衡副主任介绍
“David手术”目前全国仅有极少数心脏外科中心有能力独立开展这一高难度手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已经可以常规成熟开展“David”手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END
撰稿:院办 林欣恺
责编:叶颖
编审:苏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