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名片】学科巡礼㉘ | 中医科:弘扬中华国粹 传承中医文化
中医科
学科概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系福建省第七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福建省“十四五”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项目,协和医院第五批医院培育学科建设项目。
科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中医人才储备优势,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作用,积极提升中西医结合综合能力,推动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科研推动临床的发展,不断夯实基础,努力做精做强。
科室已形成了以心脑病中医治疗,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病、眩晕病)、神经变性病(颤病、痴呆病)、冠心病(胸痹心痛病)等老年病以及肿瘤综合治疗后康复为主要特色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模式,脾胃病、肾病、妇科、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的诊疗亦颇具特色。
特色医疗
01脾肾同调、活血化痰法论治心脑病
针对中老年心脑病患者常见的脾肾亏虚、痰瘀内阻的病机特点,运用脾肾同调、活血化瘀之法设立健脾益肾活血化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
02中西医结合系统评估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及干预治疗
通过血生化、影像、量表、血/尿神经生物标志物、老年综合评估结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中医四诊合参对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与老年神经变性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胃肠功能障碍、老年衰弱状态进行中西医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效果显著。调补心肾法在改善心肾两虚型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取得良效。
03扶正解毒、填精益髓助力肿瘤康复
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常出现气阴亏虚、肾精不足之象,科室运用以扶正解毒、补气养血、填精益髓之法采用十全育真汤、补肾益髓方等方药进行治疗,缓解癌因性疲乏、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常见症状并获得良好的疗效。
查房
运用四诊仪体质辨识及健康管理
04中医外治
广泛运用中医外治法如耳穴埋豆、穴位定向透药、无烟艾灸、中药熏蒸等技术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及养生保健。
耳穴埋豆
无烟艾灸
穴位定向透药
中药熏蒸
人才科研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活力,中医药从创新中起步、在创新中发展,进入新世纪新时代,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学者的责任和使命。
科室高度重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基础科研设立心脑病和痴呆病两个方向。目前,科室共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院内临床研究4项。近3年科室共发表论文25篇,其中4篇发表于SCI杂志, 10篇发表于CSCD核心杂志。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医学科技二等奖各一项。
传歧黄薪火,弘国医精髓
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人才保障,科室通过外派深造、跟师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等方面开展特色人才培养工作。
科室郑关毅主任于2022年被评为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林侃、张修红两位医生作为学术继承人,对心脑病从脾肾论治的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继承和发展。
同时,科室先后派遣医师跟随国内著名中医皮肤病学专家禤国维、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继泽教授学习皮肤病和肿瘤的诊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思想。
承千年精粹,续往圣绝学
科室先后培养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20余名。同时,作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主委单位,每年均邀请国内、省内著名专家、学者在省内县、区级医院开展学术活动,推广、提高基层医院对活血化瘀理论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运用。
科室还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年制、5+3一体化、海外学院的《中医学》教学任务,参编“十四五”高等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中医学》(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等教材;参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书》;参与制定《福建省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第三版 2020年),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与发展作出努力。
专家指南
END
撰稿:中医科
责编:叶 颖 黄怡晨 杨莞颖 余沁玥
编审:苏 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