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朱波涛1, 2,董佩龙2,唐晓波2,李志云2,王友华1
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南通 226001)
2. 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骨科(江苏盐城 224700)
基金项目:江苏省第五期“333 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BRA2018250);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重点资助项目(20229JH01)
通信作者:王友华
关键词:关节镜;单隧道;缝线;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成人
引用本文: 朱波涛, 董佩龙, 唐晓波, 等. 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6): 658-662. doi: 10.7507/1002-1892.202303026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16例PCL胫骨止点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6~58岁,平均4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运动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6.0 d。骨折分型:Meyers-McKeever Ⅱ型4例、Ⅲ型9例,Zaricznyi Ⅳ型3例。后抽屉试验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7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后抽屉试验以及膝关节稳定度测试仪 Kneelax 3检查评价膝关节稳定性,X线片复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腘窝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后抽屉试验0度11例、Ⅰ度4例、Ⅱ度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67,P<0.001);VAS评分、Lysholm评分、 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Kneelax3检查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PCL胫骨止点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佳且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正文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位于胫骨髁间棘后部、胫骨关节面后下方斜坡凹陷处。因胫骨止点部分在膝关节囊外,如发生骨折,关节囊等软组织容易嵌入骨折断端,使得骨块复位困难,进而导致骨折不愈合,造成PCL松弛,膝关节后向不稳定,加速膝关节退变,形成创伤性关节炎[1-6]。目前,关节镜下复位PCL胫骨止点骨折并固定是临床主要治疗术式,具有安全、微创以及可以同时处理半月板及软骨等其他损伤的优势。
PCL胫骨止点骨折复位后,临床常用钢丝、缝线、空心螺钉、克氏针等材料进行固定[3, 7-10]。但是钢丝柔韧性差,不利于关节镜下操作,且容易断裂造成再骨折;空心螺钉无法固定较小的粉碎骨块;克氏针固定后常出现退针,导致内固定失效或刺入神经血管引起相应损伤。研究表明,缝线固定骨块的生物力学强度与螺钉无明显差异,且柔韧性好有利于关节镜下操作,还无需二次手术取出[11] 。但目前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固定PCL胫骨止点骨折时,大多需要制作2个骨隧道,增加了手术创伤、延长手术时间[12-13]。针对上诉不足,我们提出了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临床应用治疗16例成人PCL胫骨止点骨折患者,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 床 资 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26~58岁,平均41.1岁。左膝7例,右膝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运动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6.0 d。骨折分型[14]:Meyers-McKeever Ⅱ型4例、Ⅲ型9例,Zaricznyi Ⅳ型3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2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膝关节不稳,其中后抽屉试验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7例。
1.2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大腿上充气止血带。首先,采用高位前外、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镜探查关节腔,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瘀血,修整撕裂的半月板。
然后,将关节镜镜头从股骨内侧髁和PCL之间进入膝关节后内侧室;在关节镜监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建立低位后内侧入路,运用交换棒将镜头经该入路进入膝关节后内侧室;在关节镜监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建立高位后内侧入路,镜头经该入路进入膝关节后内侧室。将刨刀经低位后内侧入路置入膝关节后内侧室,清理滑膜,打通后纵隔,暴露PCL胫骨止点骨折断端,清理骨床附着的血痂、游离碎骨片及嵌夹于骨折断端的软组织,使创面新鲜。用探钩或持物钳将骨块连同韧带拉向胫骨床进行预复位,检查PCL松紧度,如存在松弛需进一步将胫骨骨床挖深以恢复韧带张力,而后进行复位固定。
取直径4.5 mm空心钻头,从高位前内侧入路经股骨内侧髁和PCL之间进入膝关节后室间隙,用1根PDSⅡ线经该空心钻头将1根5号爱惜邦缝线对折端引入膝关节后室间隙;另取直径4.5 mm空心钻头,从高位前外侧入路经前交叉韧带和PCL之间进入膝关节后室间隙,经该空心钻头将1根PDSⅡ线从膝关节前室引入后室,在膝关节前室用该PDS Ⅱ线系住上述5号爱惜邦缝线的两游离端;经低位后内侧入路置入一套筒,直视下经套筒在膝关节后室从5号爱惜邦缝线对折端之间伸入抓线钳,抓住PDS Ⅱ线的另一端,把爱惜邦缝线的两游离端从对折端之间拉出,使缝线套捆在PCL胫骨止点骨折块上。从高位前外侧入路经前交叉韧带和PCL之间置入45° PCL重建定位器(施乐辉公司,美国);选用直径4.5 mm空心钻头,从胫骨结节内侧向PCL胫骨止点骨床后下方正中制备骨隧道;抓线钳自隧道入口进入膝关节后室,将5号爱惜邦缝线两游离端自隧道引出,收紧缝线两游离端后伸屈膝关节,检查骨块有无分离。在隧道外口下方约1 cm处植入1枚3.5 mm栓系螺钉,活动膝关节接近伸直位时,将缝线绕于栓系螺钉上。固定后行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检查,明确固定牢固。见图1。
图 1 手术操作示意图a. 建立低位后内侧入路;b. 暴露PCL胫骨止点骨折断端;c、d. 用1 根PDS Ⅱ线将1 根5号爱惜邦缝线对折端引入膝关节后室间隙;e. 用抓线钳从爱惜邦缝线对折端之间抓住PDS Ⅱ线的另一端;f. 缝线套捆在PCL胫骨止点骨折块上;g. 在PCL胫骨止点骨床后下方正中制备骨隧道;h. 将爱惜邦缝线两游离端自隧道引出;i. 缝线套捆固定示意图
1.3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指导患者开始床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2周内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2周后去除支具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允许部分负重,但负重时仍需使用伸直位支具;6周后去除支具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达正常范围。
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后抽屉试验以及膝关节稳定度测试仪 Kneelax 3(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查评价膝关节稳定性,X线片复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手术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腘窝神经血管损伤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后抽屉试验0度11例、Ⅰ度4例、Ⅱ度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67,P<0.001);VAS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Kneelax3检查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图2。
图 2 患者,女,52 岁,左膝关节PCL胫骨止点骨折(Meyers-McKeever Ⅲ型) a、b. 术前正侧位X 线片;c、d. 术前CT冠状位及三维重建;e. 术前MRI冠状位;f、g. 术后2 d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h、i. 术后6 个月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愈合
3、讨论
PCL胫骨止点骨折是PCL损伤的一个特殊类型[15],其受伤机制是暴力导致胫骨向后过度移动,超过PCL可以承受张力,进而引起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Zaricznyj[14]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该类型骨折分为4型:Ⅰ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很小;Ⅱ型,撕脱骨折块前1/3或后1/2抬起,前或后1/3仍与胫骨干相连成铰链;Ⅲ型,骨折块完全分离并有部分移位;Ⅳ型,骨折块旋转或排列不齐。对于Ⅱ~ Ⅳ型骨折若不复位固定,容易导致膝关节前后、侧方及旋转不稳定,加速膝关节退变,影响膝关节功能,因此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恢复PCL功能[16-17]。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PCL胫骨止点骨折可以直视下复位且创伤小[18] ,但是传统手术操作需要制作2个骨隧道,增加手术创伤,而且要求隧道不能太宽,限制了操作空间,加上需要进行两次过线,延长手术时间。而本组采用的缝线套捆固定方法,无论PCL胫骨止点骨折块大小,均能有效固定,而且无需穿过PCL,避免了对PCL形成切割;缝线套捆PCL胫骨止点骨块时变成双股缝线,固定强度可靠。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稳定性检查结果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提示该术式治疗PCL胫骨止点骨折有效。
与既往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1,19]、空心螺钉固定[20]、单隧道锚钉固定[21]等术式相比,我们认为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PCL胫骨止点骨折具有以下优势:① 采用高位前外侧入路顺序建立良好的低位、高位后内侧双入路,便于在膝关节后室清理滑膜及软组织,暴露骨折断端,利于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块;② 术中先后两次利用直径4.5 mm空心钻头,通过PDS Ⅱ线将5号爱惜邦缝线的对折端和两游离端快速且精确地引入膝关节后室,节省过线时间;③ 利用经低位后内侧入路置入的套筒,直视下经套筒在膝关节后室准确地从缝线对折端之间伸入抓线钳,将缝线两游离端拉出,避免了既往两次抓取因不在同一操作通道造成的软组织嵌夹,进而导致抓线失败;④ 利用PCL重建定位器直视下制作骨隧道,避免损伤腘窝处神经血管;⑤ 只制备1条骨隧道,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损伤;⑥ 单隧道内口位于PCL胫骨止点骨床后下方正中,经单隧道外口拉出缝线两游离端,牵引和复位施力方向一致,故固定力量集中且牢固;⑦ 缝线套捆固定可以不考虑骨块大小及类型,特别适用于无法用1~2枚空心螺钉固定的较小骨块及粉碎性骨块;⑧ 缝线柔韧性好,便于套捆固定,缝线两游离端也便于从关节腔抓出;⑨ 缝线及栓系螺钉价格便宜,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不影响术后膝关节MRI检查等。
术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 在固定骨块前,应预复位骨块,以确保固定骨块后能恢复PCL张力;② 缝线绕于栓系螺钉上时,需在关节镜直视下查看缝线张力,确保固定可靠。
综上述,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治疗成人PCL胫骨止点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佳且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患者康复快、功能恢复满意,临床疗效良好。但是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且仅观察了近期疗效,有待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及增加其他术式对照,进一步明确该术式疗效。
参考文献: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