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微知著,“肿”迹可循:一文读懂肿瘤标志物
相信大家心里都存在过这些疑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全面的了解“肿瘤标志物”,正确的看待它,读懂它!
PART 01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科学术语是这么解释肿瘤标志物的,它是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 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 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
简单来说,就好比肿瘤细胞为了炫耀自己的强大,在你身体里留下的印迹,这些印迹就是肿瘤标志物。
那肿瘤标志物有哪些作用呢?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就可以出现异常,有利于肿瘤的早诊早治检测
肿瘤标志物水平在化疗、放疗、术后的改变用于疗效评估和判断是否有病灶残留
监测肿瘤标志物改变可以提示肿瘤的复发或者转移
PART 02 查肿瘤,只做影像学检查行吗?
肿瘤早期,体积小,局限原发组织层,无转移,症状不明显,患者一般情况好,影像学较难捕捉。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早期(肿瘤有1mg大小)就发生释放入血,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可早于临床影像学表现,对肿瘤早期诊断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3 肿瘤标志物异常就是恶行肿瘤吗?
看到化验单上的箭头,不要紧张,肿瘤标志物结果异常,不一定是肿瘤。
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对肿瘤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100%,然而迄今为止,还未发现具有 100%灵敏度和 100% 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一些炎症性疾病、良性增生性疾病或者吸烟习惯人群等也会出现某些标志物异常[3]。因此肿瘤标志物结果超过参考范围≠肿瘤。
当出现肿瘤标志物检测升高时,不必恐慌,结合病史和其他体检指标进行判断排除肿瘤后,建议动态监测,隔一段时间进行复查,如果肿瘤标志物下降,说明可能是一过性升高;如果持续升高的话,则需要引起注意。
PART 04 如何做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
复查间隔建议
尤其是肿瘤标志物并未大幅升高,动态监测它的变化趋势更有价值,一般4~8周复查一次该肿瘤标志物及其关联肿瘤标志物检测。
复查结果如何判断
若检测结果呈现逐步增高或持续增高趋势,或伴有其关联肿瘤标志物增高,需于3个月后,行影像学等更精密检查,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若多次复查,结果较稳定,仅小幅度上下波动,或呈逐步下降,可能与非肿瘤性疾病相关,可>6个月随访。 同理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升高时,也能提示有“转移”或“新发癌症”类型的存在。以肝癌诊断为例,参照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开展甲胎蛋白AFP的动态检测:AFP是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联合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若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μg-400μg/L持续8周,结合超声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PART 05 多个标志物一起检测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同一种肿瘤可能不止一种肿瘤标志物,同一肿瘤标志物可以出现在不同肿瘤中,组合测定可以提高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1]。肿瘤标志物好比“敌人”留下的印迹,不同“敌人”的印迹会有共同之处,也会有差异存在。在多种肿瘤中出现异常升高被称为广谱标志物,也有少部分肿瘤标志物来自于特定组织,比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人附睾蛋白4等,这些标志物异常可以提示肿瘤类型,把这些“印迹”组合起来断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不同肿瘤类型推荐的肿瘤标志物检测
PART 06 哪些人群需要警惕肿瘤标志物异常?
答案是高危人群,哪些是高危人群呢?
肿瘤家族遗传史: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罹患恶性肿瘤的病史
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偏食等
职业因素:包括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生存环境遭污染(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污染等)
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是否有癌症高发的自身因素:>50岁,既往有乙肝、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等 以上高危人群,若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其患肿瘤风险相对较高,应采用影像学或内镜等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认或者排除。非高危人群,自身无不适,且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可规范作息,综合自身情况于3~6 个月后复查肿瘤标记物,若未下降,可考虑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WS/T 459-2018,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S].
[2]. Gastric cancer,2003,6(3):142-145.
[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群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及参考区间建立规范化流程专家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 2021, 48(22):6.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020.
[4].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4, 008(002):81-90.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4.02.004.
[5].贺庆,刘坤,王超红,等.《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J].西部医学, 2023, 35(4):6.
[6].李宁,吴令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卵巢癌诊疗指南(2021年版)》更新要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年37卷7期, 720-723页, ISTIC PKU CSCD CA, 2021.DOI:10.19538/j.fk2021070109.
[7].赫捷,李霓,陈万青,等.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J].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3):26.DOI:10.3760/cma.j.cn112152-20210119-00060.
[8].赫捷,陈万青,沈洪兵,等.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2022,北京)[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8):20.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8.00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