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挽救三次心跳骤停 | 北京医院多学科团队帮助高危肺栓塞患者重获新生

2023-07-06 09:58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多学科携手奋战,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这既是医务人不懈努力的意义所在,亦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生动的诠释。

1. 患者严重休克,由外院紧急转入北京医院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名患者突发胸闷、憋气,晕厥2小时,考虑急性肺栓塞,当地医院已给予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但效果不佳,患者处于严重休克状态,已完成气管插管,请求紧急转入北京医院抢救治疗……”

随即,北京医院迅速组织协调急诊科、手术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开通绿色通道,各科室进入战备状态。58岁的吴阿姨由120快速转运至北京医院后,仅用时不到5分钟就经绿色通道进入了手术室。

2. 一次溶栓手术,两次心脏骤停

手术麻醉科严阵以待,孙梦楠护士长、李俊副护士长迅速协调好手术间,刘亚洋医师准备好抢救药物,呼吸机、监护设备。

吴阿姨到达北京医院时带着气管插管,人已经没有意识。医务人员迅速连接呼吸机首先保证血氧饱和度,随即连接监护设备,此时吴阿姨的血压仅有50/30mmHg,氧饱和度仅有50%左右,情况非常危急,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她循环系统的严重波动,危及生命。

在手术麻醉科华震主任指导下,王琳主治医师立刻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有序抢救与麻醉管理,经过持续泵注血管活性药物稳定循环,保证通气,镇静镇痛,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等一系列措施后,吴阿姨病情趋于相对稳定,手术争分夺秒地开始了!

血管外科李拥军主任带领刁永鹏副主任医师、李鹏副主任医师、陈作观主治医师、吴志远医师迅速建立股静脉通路,进行肺动脉造影。造影发现,患者左侧肺动脉主干、双侧上肺动脉和右侧中肺动脉多发肺栓塞。李拥军带领团队立即开始肺动脉碎栓和溶栓。

就在此时,吴阿姨的心率突然急剧下降到30次/分,麻醉医师立刻喊停手术,但心率和血压还在下降。手术麻醉科石妤主任医师迅速到场指导抢救,孙晓璐医师及刘玉鑫医师也迅速赶到,立即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给予抗休克等治疗,但吴阿姨仍然出现了心跳骤停。

刁永鹏、李鹏和陈作观立刻进行台上心肺复苏,刘亚洋迅速除颤。终于,随着电极的落下,电流的释放,监护仪又发出了一声声清脆的心跳提示声,吴阿姨的心跳终于回来了。

53761688599110720

一番紧张的抢救之后,手术再次紧张而有序地继续着。正当接近尾声时,吴阿姨却再一次出现了心跳骤停。血管外科及手术麻醉科的医生们立即再次进行了心脏按压、强心、电除颤等抢救操作,团队精诚合作再一次抢救成功,吴阿姨逐步恢复了窦性心律。

晚上8:00,手术终于顺利结束,但吴阿姨的循环系统仍不稳定,在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的护送下,带着气管插管并持续泵注肾上腺素,被转运至重症医学科进行后续治疗。

3. 病情瞬息万变,重症团队屡屡化险为夷

来到重症医学科的吴阿姨,处于循环和呼吸衰竭状态,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才勉强维持住血压。医护团队一边迅速评估病情,一边组织继续抢救。

转瞬间,吴阿姨的病情再次突变,心率骤降至20-30次/分,血压血氧测不出,瞳孔散大固定,没有对光反射。

千钧一发之际,在重症医学科常志刚副主任指导下,由刘韬滔副主任医师、唐普贤主治医师、石瑛主管护师、李金泽主管护师、刘震护士组成的夜班重症团队立即实施抢救。

69991688599111006

“久经沙场”的重症医学科团队忙而不乱,从容有序。刘韬滔一边监测心脏超声变化指导容量管理,一边指挥护士持续泵入抢救药物。与此同时VA ECMO设备及管路已推至床旁,随时准备为患者的生命提供最后的支撑。

可喜的是,在北京医院多学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经过第3次心肺复苏,通过抗休克、纠正严重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治疗,吴阿姨再次被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瞳孔回来了,有对光反射了!”时刻守在吴阿姨身旁的刘震高兴地喊道。

吴阿姨的心跳逐渐恢复了,血压、血氧也逐渐稳定了。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露出了轻松的微笑。经过长时间焦急的等待,在重症医学科的门口,吴阿姨的儿子听到消息,激动地瘫软在地,对医护团队表达他最诚挚的感谢......

27461688599111186

第二日,危险再度来袭。吴阿姨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肖诗柔主治医师利用床旁肺部超声快速诊断,患者双肺大量胸腔积液。在持续泵入抗凝药物,有创操作出血风险大大增加的情况下,肖诗柔主治医师顶着压力,为她进行了双侧胸腔穿刺术,一针到位。随着胸水的引出,吴阿姨的血氧饱和度再次逐步稳定了。

4. 如履薄冰,抽丝剥茧,难题一一破解

在重症团队的精心照护下,吴阿姨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了,但还有很多难题摆在医务人员的面前。患者急性肺栓塞导致急性右心增大压迫左心,如何监测并管理血流动力学?患者既需持续泵入抗凝药物,而先前在外院接受的腹膜活检,腹腔内开始大量渗血,如何在出血与凝血之间谨慎平衡?这都让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如履薄冰。患者三次抢救后出现的缺血缺氧脑病,如何才能帮助她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

在常志刚的指导下,刘韬滔、阎小雨迎难而上,时刻守在床旁,利用缜密的临床重症诊疗思维和先进的床旁心肺超声技术,实时评估患者心脏等各脏器功能情况,反复监测各项指标以指导治疗。尽管困难重重,但重症医师从来都是敢打硬仗,从不言弃。

25001688599111286

39481688599111348

最终在医生团队和邵欣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吴阿姨病情逐渐稳定,喜讯频传:升压药停掉了……呼吸机撤掉了……她醒了……能遵医嘱活动了……

经过3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吴阿姨顺利转回了血管外科病房。在李拥军主任的指导下,谭树平主治医师、鲁城然主治医师带领的治疗组和罗家音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又接过了接力棒,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吴阿姨一步步康复,并转入妇科病房进行相关治疗。

北京医院多学科携手奋战,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这既是医务人不懈努力的意义所在,亦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生动的诠释。

撰稿:重症医学科  刘韬滔 阎小雨

血管外科  谭树平 刁永鹏 陈作观 鲁城然

手术麻醉科  王琳 刘亚洋

审校:重症医学科  常志刚

血管外科  李拥军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黄贵平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重症医学科,心跳骤停,麻醉科,护士长,肺动脉,血氧,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