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院区】跟诊手记 | 张俊杰:患者的“心事”就是我的心事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器官之一,每天约十万次、不可停歇的心跳,承载着每个人生命的运转,当它出现问题时就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人谈到心脏病就会色变。而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时刻都在为这些心跳的正常运转而超负荷忙碌。
早上8点还没到,张俊杰就提前出现在河西院区的专家门诊,此时距离他结束前一场介入手术还不到6小时。诊室门口,慕名而来的患者早已等候着,看到张俊杰来,纷纷站起来打招呼。张俊杰微笑着一一回应。
有患者说,张俊杰是“放心医生”,我们的“心事”交给他,放心。
老人警惕过度运动,“伤心”
第一位患者韩老先生,75岁,讲话声音洪亮。张俊杰一看,便猜出老人平时酷爱锻炼身体。果不其然,老人家自豪地说:“我还跑马拉松呢!”这次来就医,是因为最近感觉胸闷气短,影响他锻炼了。说着,把去年的体检报告递给张俊杰。好家伙,要不说老人家这心够大呢,体检报告心电图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心脏,收缩舒张活动是受到心脏电位活动影响的。而电位活动由心房传到心室之后,分成左右两个束支,左束支主要负责左侧心室的肌肉收缩活动,右束支主要负责右心室的收缩活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意思就是传往右侧心室的电位活动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右侧心室收缩运动延迟,出现心脏收缩功能紊乱。这个问题常发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有时也见于正常人。韩老先生基本可以诊断为冠心病,现在胸部不适是不典型胸痛表现。
“去年体检提示问题,为什么不及时就医呢?”面对张俊杰的提问,老爷子“嘿嘿”一笑:“这不是一直没症状嘛,平时就胆固醇有点高,所以没放在心上,要不是最近感觉不适,我也不会来的。”来之前,韩老先生也做了一番检查,提示肌酸激酶高。这项数值高,可能是由于激烈运动后肌肉损伤,也可能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等。老爷子刚跑完马拉松,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胸部不适。
张俊杰叮嘱韩老先生做个冠状动脉CT。“要对自己身体负责,可不能因为没有症状就抱有侥幸心理,等有症状时往往为时已晚。”张俊杰还提醒韩老先生,老人运动锻炼是好的,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剧烈运动会让加重心脏负担,超出心脏负荷能力,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于身体。
别焦虑,破例给你一颗“定心丸”
34岁的钱女士推门进来,还没等张俊杰问询症状,就自诉“心肌缺血”。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叫心肌缺血。顾名思义,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没错,严格意义上来说,心肌缺血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临床上,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
“我感觉是得了冠心病。”钱女士给自己下了“诊断”。她的依据是常常感觉“穿心痛”。
年轻,身材苗条,没有不良生活习惯,没有什么基础疾病,也没有家族史……再看心电图,窦性心律速度也正常。“你这情况不是冠心病。”张俊杰对钱女士说。
但钱女士还是很纠结,既然心脏没有问题,为什么自己会时不时“被穿心”一下呢?她有点怀疑检查结果不准确。
“一般情况下,医生不会给患者说百分百的话,但是今天我破例了,告诉你,这百分百不是冠心病。”看出钱女士的焦虑,张俊杰给了她一颗“定心丸”。
临床上,焦虑症不排除会有心绞痛的症状发生。但张俊杰的“定心丸”还是没让钱女士的心定下来,她决定再做一次运动心电图。拿着缴费单,钱女士忧心忡忡地离开。
要对自己负责,也要为家人负责
武先生是在儿子和妻子的陪伴下一起进的诊室。刚坐下,儿子小武就拿出父亲的各项报告:“我们是来找张教授做介入的。”武先生的情况很严重。心脏三支血管堵塞,其中两只严重堵塞,程度分别为90%,70%,还有一支稍微好点,程度为50%-60%。在来找张俊杰前,武先生在其他医院做了检查和治疗,医生告诉他,他的情况很严重,如果发生急性堵塞,后果多为心肌梗死,极容易猝死。如果是慢性堵塞,会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并由此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也可能猝死。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外科搭桥手术。
武先生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妻儿担心他不能承受外科手术。多处打听后,儿子小武得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针对父亲这种情况,还有介入手术的机会,介入手术创伤小,一家人商量了一下,从外地奔赴而来。
虽然武先生来之前已经答应儿子,有介入手术的机会就接受手术,但是到了张俊杰面前,听到“手术后也不能干体力活”后,又犹豫了。现在正是农忙,他做了手术后不能干活,家里的田怎么办?“不做,我再吃药看看。”
妻儿急了,劝武先生赶紧接受介入手术治疗,以防万一。妻子一边抹眼泪一边心疼地说:“你倒了,田种了还有什么用?”儿子小武也急得原地打转。奈何武先生就是不点头。
“你自己的身体,自己要负责,也要为家人负责。”张俊杰对吴先生说,他尊重患者的意愿,虽然武先生的情况越早手术越好,但就算武先生的妻儿同意了,武先生不同意,他作为专科医生也不会强求。他只能将利害关系放在武先生面前,让武先生自己抉择。
武先生和妻儿走出门诊,决定再商量一下。半小时后,一家人再次推开张俊杰的诊室门:“张教授,我听您的,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家人负责,您帮我办理住院吧。”武先生这次很坚定。
医学是一门饱含温暖的科学,除了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之外,还应包括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温馨的祝福和热情的鼓励。一个好的医生不仅具有精湛的医术,他们更应具有人文精神,尊重患者的情感世界,尊重患者的意愿,在解除病患身心疾苦的同时,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康。
专家简介
张俊杰
南京市第一医院 副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学组委员、国家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CDQI胸痛中心秘书长、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 (FAPSIC)。担任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秘书长、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主席团成员、及中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CIT)理事以及资深工作组成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JACC中文版、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中文版和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文版编委。BMJ、Euro intervention、JAMA cardiology 等杂志的审稿人。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篇(累计IF344;其中一篇EHJ,两篇JACC,四篇JACC CI),参编著作5部及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10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发改委面上项目、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荣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以及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被南京市政府评为南京市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工作者以及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第六届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等荣誉。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冠心病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复杂高危病变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
南京市第一医院宣传处
素材 | 金陵晚报
编排 | 刘春兴
校对 | 章琛
审核 | 孙忠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