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临床诊断的全基因组时代(Williams-Beuren综合征)
问题
罕见病临床诊断的检测方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芯片分析、Sanger测序、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等,全基因组诊断与之有什么区别?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5岁
患者性别: 男
因生长发育迟缓4年余入院。患儿父亲代述患儿自幼喂养困难,体重及生长速度落后于同龄儿童,10个月龄时就诊,查甲状腺功能提示FT3、FT4正常,TSH 7.46 μIU/ml,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予以左旋甲状腺素钠12.5 μg qd口服治疗,后逐渐加量至25 μg qd,多次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但患者仍生长发育言语含糊、吐词不清,反应能力差,夜间吵闹,遂就诊于本科。患儿为其母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3 kg,身高50 cm,出生后无窒息,奶粉喂养。母亲孕期无重大疾病、射线暴露或药物服用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双方均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其兄12岁,智力发育正常,身高153 cm,体重49 kg。 体格检查:血压95/73,身高97.2 cm(<-3 SD),体重13.2 kg。眼距增宽,双眼内眦赘皮,眶周饱满,鼻梁低平,球形鼻头、长人中、下颌尖细短小、牙齿咬合不正、牙缝隙宽(图1A-B)。心率140次/min,律齐,无杂音。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均正常,血钙有一次升高2.84 mmol/L(正常值2.2~2.7 mmol/L),后多次复查均正常。
甲状腺功能:FT3、FT4正常,TSH 4.91 μIU/ml(0.5~4.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均阴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皮质醇、ACTH节律均正常。睾酮<2.50(3~32) ng/dl,黄体生成素0.1(1.7~8.6) mIU/ml,卵泡刺激素0.7(1.5~12.4) mIU/ml。低血糖生长激素兴奋试验:血糖-30 min为4.5 mmol/L, 0 min为5.1 mmol/L,30 min为2.3 mmol/L,60 min为4 mmol/L,120 min为4.7 mmol/L,生长激素-30 min为3.2 ng/ml,0 min为4.8 ng/ml,30 min为14.88 ng/ml,60 min为7.1 ng/ml,120 min为1.76 ng/ml。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体积偏小,内部回声欠均匀。腹部彩超示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径正常,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蝶鞍及垂体MRI未见异常。
骨龄检测3.6岁(TW3)(图1C)。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GESELL量表)示大运动DQ 39,精细动作DQ 41.5,适应性DQ 34.2,个人社会DQ 34.2,综合DQ 37.6,综合智龄23.1个月,提示神经心理发育低下。
全基因组检测:患儿在7q11.23[GRCh37/hg19](72,590,362-74,149,104)区域存在大小为1.56 Mb的杂合性缺失(图1D),经查阅数据库,发现该缺失与Williams-Beuren综合征有关。
确诊后予以左旋甲状腺素钠25 μg qd,生长激素1 IU qn皮下注射,并建议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暂不补充钙剂。5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15.1 kg,身高100.2 cm,血钙2.54 mmol/L,甲状腺功能及IGF-I水平正常。
病例图片
A:患儿具有特征性面容,眶周饱满、球形鼻头、鼻梁低平、长人中、厚嘴唇
B:患儿牙缝隙宽,牙齿咬合不全
C:患儿左手掌X片提示骨龄落后,TW2评分3.6岁
D:CNV-Seq检测全基因组DNA提示患儿在7q11.23区域存在大小为1.56 Mb的杂合性缺失
病例思考
2023-07-0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