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首医牵手积水潭
来源 :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
6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揭牌仪式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举行。
揭牌仪式上,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张晨宣读了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成为附属医院,并在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临床医学院的决定。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揭牌。
蒋协远从医院基本情况、“十四五”期间工作情况以及医院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医院医、教、研发展概况,详细说明了“三中心一基地”的发展目标及工作成果。蒋协远表示,医院目前存在导师少、在培研究生少,基础研究薄弱等短板,希望成为首医附属医院后,能够吸引优秀的医学生和研究生,提升医院的人才储备,加强研究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在首医开设具有积水潭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科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在致辞中指出,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强强联合,优势对接,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前期学校、医院经过多次沟通,在教学职务聘任、研究生导师遴选、研究生招生和临床诊疗中心建设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目前,首都医科大学正在加快推进新校区、研究型医院、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三大建设任务,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学校将继续加大政策和资源投入,推进校、院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资源平台,在医疗、科研等领域不断提升,为医院建设国际一流的骨科医学中心提供强大推动力。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相继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2022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开展紧密合作。
1959年成立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2002年成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医院拥有骨科、手外科、烧伤科、运动医学科、急诊科五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连续13年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名。2016年,获批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十四五”期间先后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第一批项目储备库,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输出医院,2022年获批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医院现有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正在建设回龙观二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开业运行。医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和25个行政职能处室。现有职工3753人。拥有高水平领军人才团队,包括正高级职称专家175人,副高级职称专家37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北京学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等。医院坚持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援疆、援藏、援非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参与京津冀医疗合作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项目建设。医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十四五”期间,先后荣获援外医疗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集体、2021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记大功奖励”,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医院2022年门急诊量达248万人次,手术量6.9万人次,出院患者7.2万人次。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