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血液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近日,我院血液内科成功开展了首例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顺利出仓。
31岁的钟女士被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在淋巴瘤危险度分层中属于高危,通常该病预后差。随后,血液内科潘学谊主任带领医护团队经过详细的讨论,并制定了BFM-90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今年4月7日,顺利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医护团队在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后,为她实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月31日钟女士进入移植仓,在医护团队24小时无间断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经过预处理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输注等一系列环节,患者度过了重度骨髓抑制期感染难关。6月8日造血重建,血象恢复,标志移植成功,顺利出仓,进入后期康复阶段。
01、4月7日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
02入仓后精心护理
03移植前预处理
04输注自体造血干细胞
05日常查房
06顺利出仓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获得了极大提高。经过大量研究证实,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获得不亚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同时,由于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优势,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治疗费用。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临床治疗手段,相较于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更大程度的治愈血液肿瘤。近年来,血液内科在潘学谊科主任的带领下,努力向高精尖技术领域进军,建立移植病房,派出多名医生和护士到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顺利出仓,实现了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零突破”,掀开广药附一院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新篇章,标志着血液内科在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质的飞跃,跻身进入国内血液恶性疾病治疗前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普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称自体移植,是指先动员并采集患者自身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并保存起来,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入移植层流病房接受大剂量化疗后,将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的过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体干细胞准备
1 造血干细胞动员
所谓动员,是指通过药物将造血干细胞从患者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在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外周血中的含量极低,所以必须经过动员才能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中。
2 干细胞采集
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一般采集1-3天,采集到足够量的自体干细胞。
3 干细胞处理/细胞保存
采集的细胞必须先经低温保存,需要应用冷冻保护剂,并在负80度冰箱保存或液氮长期很好地保存。
第二阶段:自体干细胞移植
4 大剂量化疗(也叫预处理)
通过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尽可能将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清除干净,不同的疾病方案会有所不同。
5 造血干细胞回输
冻存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前需要解冻复温,复苏解冻后的造血干细胞可直接输注,经中心静脉输回患者体内。
6 植入和恢复
回输造血干细胞后,医生护士和患者将进入等待阶段,等待干细胞成功植入。
来源:血液内科
初审:王媛
审核:林锐锐
审发:庄文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