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心事】让生命更加蓬勃 | 协和心外矢志前行 助力“心”幸福
协和“心”事系列,分享来自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外科的医路故事,从专业出发,普及心脏健康知识。挑战高难度!短短一个月间,陈良万教授带领福建协和心外团队。一个月内完成4台心脏移植,4台微创腔镜辅助人工心脏植入术让省内外的心衰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让爱延续下去,让幸福走的更远一些。
我的爸爸重获“强壮的心”
近日,陈良万教授团队为60岁的何叔叔(化名)成功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目前,他已经顺利康复出院回家和亲人团圆。
十多年前,经历了一场普通感冒后,何叔叔发现自己开始出现胸闷气急的症状,特别是到了晚上,躺着根本喘不过气,无法入睡,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普通的肺炎。后来,何叔叔随女儿住在福清,但每隔三四年就会这样发作一次,要“憋死”的感觉不仅令他崩溃,还让何叔叔的女儿感到心惊胆战。尤其今年,何叔叔的症状越发厉害,走两步就喘,没力气,白天在家大多数时间只能躺着。有两次胸闷气急发作得厉害,被送往医院治疗,但出院后症状却还是不见好。
今年5月,实在坐不住的女儿带着何叔叔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寻求帮助。经过系统评估,心脏外科李虔桢副主任发现,正常人的心脏直径在5到5.5厘米左右,但何叔叔的心脏已扩大到接近胸腔的70%-80%,直径达8厘米以上,属于终末期心脏病,还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用不全等问题。常规的治疗对他来说已经无效,他的心脏功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唯一的出路,就是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能让我爸爸恢复健康吗?费用是不是非常高?供体会不会要等很久?”何叔叔的女儿内心摇摆不定。
“我们医院有省内最专业的心脏移植团队,心脏移植已经是我们科常规开展的治疗了,而且目前在我们中心心脏移植等待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三个月,至于费用方面,在医保方面也会有政策支持。” 李虔桢副主任的耐心解释给何叔叔和女儿吃了颗定心丸,他们选择信任福医协和医院。
很快,适合何叔叔的供体找到了,6月11日,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陈良万教授亲自坐镇,联合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工作。当供体顺利送达手术室时,移植手术开始,在李虔桢主任和团队的密切配合下,这颗“强壮的心”在何叔叔的胸腔内重新强劲地跳动起来,多年来备受心脏疾病折磨的何叔叔终于迎来了重生。
从黑龙江打“飞的”来榕寻求“心”希望
“自己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来自黑龙江的王大哥(化名)脸色红润,充满了喜气,他不远千里从黑龙江飞来福州求医,在陈良万教授团队的帮助下植入了一颗人工心脏。
王大哥是个刚退休的工人,家庭美满,但是1年多前,他开始经常出现盗汗,气喘,乏力的症状。逐渐发展到走路的时候,腿就不自觉软了下来,短短几步路程就会让他浑身被汗浸湿。身体的虚弱、行动的不便让他觉得自己逐渐成为整个家庭的“负担”。最终王大哥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脏病,心脏收缩功能也严重下降,已到终末期心衰阶段,内科治疗已经无效,只有心脏移植手术才能迎来生机。
“一晚上被憋醒数十次,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心悸、心慌、头晕、恶心、呕吐轮番上阵。明明已经用尽力气呼吸,却还是觉得吸不进氧气,甚至有一次严重时还需要血液透析治疗。”王大哥回忆道。
偶然中,王大哥在网络上看到了福医协和医院心脏外科在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方面拥有全国领先的技术,通过简单的电话沟通,王大哥一家便带着重生的希望于4月乘飞机直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陈良万教授团队全面评估了王大哥的病情。
“患者的心功能处于终末期状态,想要挽救生命,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李虔桢副主任认为,心脏移植是值得考虑的手术方式,但是王大哥的心脏功能处于很不稳定状态,而且肺动脉压力太高,在等到匹配的心脏供体之前,他的病情随时可能急剧恶化,从而丧失手术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左心室辅助系统(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选项。
“我们把人工心脏安装在患者左心房的心尖上,内部的泵体将原本心脏输送不出去的血液抽出来,再利用动力输送到全身,代替左心室的功能。”在李虔桢副主任细致的介绍下,王大哥欣然接受了人工心脏的手术方案。同时,考虑到王大哥合并肺动脉高压,再加上体质较弱,团队经充分讨论,选择微创的方式植入人工心脏,最大程度减少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
陈良万教授亲自带领团队实施手术,在王大哥的两胸外侧开口,最大开口为7.5厘米,顺利为他装上了人工心脏。术后,王大哥恢复顺利,很快就能回归正常生活。
重塑心脏健康,挽救患者生命,守护幸福时刻,这样一幕幕的场景每天都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上演。
福医协和心外科开展心脏移植已有20多年历史,技术处于全国前沿。自2019年6月医院开展我省第一例人工心脏手术至今,已经成功为50余例终末期心衰患者完成人工心脏手术。2019年,福医协和心外科成立心衰病房,已经接诊心衰患者1200余例,好转率达到90%以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更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陈良万教授表示。
END
撰稿:院办 林欣恺
责编:叶颖
编审:苏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