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转位治疗症状性跟腱黄色瘤一例
曹振鲁,董全宇,任胜全,吴彩风,丁小珩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山东青岛 266100)
通信作者:董全宇
关键词:跟腱黄色瘤;肌腱转位术;踝关节
引用本文: 曹振鲁, 董全宇, 任胜全, 等. 肌腱转位治疗症状性跟腱黄色瘤一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6): 767-768. doi: 10.7507/1002-1892.202303034
正文
1、病例介绍
患者 女,64岁。因“双足踝肿物伴疼痛不适4年,肿物进行性长大伴行走困难”于2021年3月入院。患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入院检查:左、右侧跟腱处可分别扪及大小为 10.0 cm×2.5 cm×2.0 cm及 12.0 cm×3.0 cm×2.0 cm肿物,右侧足底跖筋膜处可扪及一大小为4.0 cm×3.0 cm×2.0 cm肿物、腓骨肌腱走行可触及大小为8.0 cm×2.0 cm×1.0 cm条索状肿物,均质韧且轻压痛;左、右足活动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1、5分,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分别为65、100分。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11.22 mmol/L,甘油三酯 1.7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8.9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19 mmol/L,尿酸351 μmol/L。MRI检查示双侧跟腱明显增粗,矢状位上跟腱前缘隆起,跟腱、跖筋膜、腓骨肌腱T1WI像均见斑点状和网格状高信号,T2WI像见异常高信号。体表肿物超声检查示双侧跟腱跖筋膜、腓骨肌腱多发低回声结节。诊断为双侧跟腱、跖筋膜、腓骨肌腱黄色瘤。
全身麻醉下行右下肢多处肿物切除、踇长屈肌腱转位重建跟腱、跖筋膜缝合及腓骨长、短肌腱重叠缝合术。术中探查见右侧跟腱整体粗大,前后径约7 cm、宽度约8 cm,累及长度约为12 cm。跟腱切开后见黄色肿瘤组织浸润,累及腱膜,跟腱变性,全部切除变性跟腱组织。游离踇长屈肌腱并于中足部Henry结节近端切断,在小腿远端将踇长屈肌腱抽出,用挤压钉固定至跟骨结节,跖肌腱肿物切除后断端进行编织缝合,完整切除腓骨长肌腱和跖筋膜肿物后,将腓骨长肌腱转位至腓骨短肌腱上。病理检查显示送检组织为增生纤维组织,其内见团块状红染物质沉积,可见较多针状裂隙,部分区域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泡沫样组织细胞,考虑为肌腱黄色瘤。术后嘱患者低脂饮食控制血脂。术后18个月随访,患者左下肢肿物未见增大,右足提踵及外翻肌力正常。双足活动后VAS评分均为1分,AOFAS评分左、右足分别为95、100分。见图1。
图 1患者手术前后图片a~d. 术前双侧踝关节外观及右踝关节MRI、跟腱超声检查;e、f. 术中见病变的跟腱及跖肌腱;g、h. 术中踇长屈肌腱、腓骨长肌腱转位;i. 术后肿物病理学检查(HE×40);j. 术后18个月双侧踝关节外观
2、讨论
跟腱黄色瘤属于肌腱黄色瘤的一种,是罕见的肌腱瘤样增生性病变,而非真性肿瘤,足踝部跟腱黄色瘤报道较多。该病女性多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变呈多发性、对称性。该病常伴发于家族性高脂血症,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诊断除依赖患者临床表现外,更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X线片检查及CT可能无法将该肿瘤与正常肌腱区分。超声检查可能无特异性发现,但对诊断肿物范围有一定帮助。MRI在诊断此类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典型表现为跟腱明显梭形增粗,T1WI 像上呈顺跟腱长轴类似肌肉的信号,表现为毛刷样改变;T2WI 像上也呈较低信号影,其内有斑点状短T1、长 T2较高信号影,T2WI压脂像肌腱病变位置为低信号。病理检查是诊断肌腱黄色瘤金标准。临床应与肿瘤、肌腱炎、肌腱撕裂和痛风结节沉积等相鉴别。
跟腱黄色瘤治疗目的为改善功能及外观,减轻患者局部疼痛。对于无症状者是否手术干预存在争议。但是,当患者存在局部疼痛或者踝关节功能障碍并且影响日常生活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病变主要发生在腱纤维内,治疗不仅是切除病变组织,更重要的是重建肿瘤切除后导致的踝关节跖屈功能受限。本例患者采用踇长屈肌腱转位重建跟腱,主要基于以下考虑:① 踇长屈肌腱质量好、修复后跟腱强度好;② 踇长屈肌腱作为跟腱的同源协同肌,又与跟腱相邻,便于操作、手术创伤小;③ 踇长屈肌腱切取后对踇趾、足踝功能影响小,对于保护踝关节肌力平衡,防止晚期继发畸形的发生有积极意义;④ 踇长屈肌腱可以进行跟腱止点重建。本例患者术后18个月随访示疗效满意。
跟腱黄色瘤除累及跟腱外,可同时存在于其他肌腱,治疗时应注意肌腱肿物切除后对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本例病变同时累及腓骨长肌腱和跖筋膜,一并进行腓骨长肌腱转位至腓骨短肌腱并行跖筋膜修复,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此外,无论是否手术,控制高脂血症均应被列入治疗方案,以缓解跟腱黄色瘤的进展和避免复发。
通信作者
董全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足踝外科博士。毕业于韩国翰林大学江南圣心医院,从师于亚洲足踝奠基人Yong Wook Park教授。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委员、SICOT中国部足踝学组委员、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国际会员、韩国足踝外科学会国际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足踝专业委员会委员、老年医学学会足踝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足踝学组委员。
第一作者
曹振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足踝外科及手外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