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你护理到位了吗?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年发病率为276.7/10万,年患病率为2022.0/10万,缺血性脑卒中占我国脑卒中病例的72.9%。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药物治疗仍是超早期内(发病后4.5 h)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和(发病后4.5~6 h)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1]。
静脉溶栓是指静脉输注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以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血栓的一种办法。但此方法有治疗时间窗,且有出血、变态反应等风险,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一旦出现疏漏可导致处理延迟影响治疗效果[2]。
一、溶栓前护理
1、评估患者意识,监测生命体征及肌力、言语变化,开启绿色通道。
2、血压高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180/100mmHg;及时监测末梢血糖,控制血糖在2.7-22.2mmol/L之间。
3、按医嘱采集静脉血标本,迅速建立单独静脉通路,给予心电监护。
4、联系影像学检查,立即陪同患者行颅脑CT检查
3、溶栓药物及用法
二、溶栓后的护理
1、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肌力、言语变化,突发意识水平下降、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血压骤升、瞳孔改变等表现时立即上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卧床休息
对可以耐受平卧且血氧饱和度无异常的患者建议取仰卧位,对有气道阻塞或误吸风险及怀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建议床头抬高15°~30°,静卧24小时。
3、心电监护,严格监测血压,按下表中的频次进行监测并记录。

4、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4.1早期出血观察要点
观察口鼻腔、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有无出血情况。常红等研究数据得出75%的颅内出血在溶栓后48h内发生,14.1%的患者都会在lh内发生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时间范围分布最广,6天内均能发生出血并发症。泌尿道出血则集中在72h内,并且大多数是根据尿常规结果发现。[3]因此溶栓后1h内重点观察牙龈出血。溶栓过程中,不要随意给予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切忌溶栓后 24h内进行置管。指导患者绝对卧床,减少搬动,床上排便,给予患者尿壶及便盆,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做好宣教,减少家属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尽可能集中操作,减少患者再出血的可能。
4.2、过敏观察
观察有无过敏性皮疹、皮炎,多见于双上肢及腋下,也可见于胸腹部及双下肢,主要表现为大片红色风团样皮疹、荨麻疹,同时观察口舌部和喉头有无不对称水肿、呼吸困难、胸闷,口唇、四肢末梢发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高流量吸氧或气管插管准备及盐酸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
5、饮食护理
静脉溶栓后初次进食应进行误吸风险评估(评估工具—洼田饮水试验),根据结果合理进食。保持两便通畅。
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xt, WST)
嘱患者端坐,喝下30ml 温开水,观察饮水过程,记录有无呛咳,饮水时间及饮水次数。

6、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肺部及泌尿系感染。
7、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安全感。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态度和蔼地护理每一位患者,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感了解患者的诊疗方案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疏导方式。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为患者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调动患者积极性,引导患者自我鼓励,以客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并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三、总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快、病情发展快、病情发展严重的特点,给予医护人员最佳抢救治疗的时间有限,不能及时发现或未能及时就诊,极易造成患者病情严重发展甚至死亡。其护理过程相对复杂、困难,护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与护理效果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必须在救治期间以最快、最准确的方式配合医生,将护理过程做到最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李荣荣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J]. 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10-15.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23.01.001.
[2]乔雨林,向文强,王磊.依达拉奉应用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氧化应激表达及ACA、ET一1和D一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27(10):607—610.
[3]任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 母婴世界,2020(28):22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