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根据常规输液管理进行处理,对没有明显出血的患者来说,多数患者可以耐受,但是该患者术后表现出心衰。
01、病例讨论
病例情况报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入院时间:12月20日
入院诊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手术时间:12月27日
病症分析:什么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发病率1/500;
早期症状:舒张性功能障碍,左房压增高;
晚期症状:出现房颤,继而收缩功能受损,心力衰竭;
治疗手段:解除症状,控制心律失常。先药物后手术;
常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出现心衰则抗心衰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症状评分: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评分
(1)Goldman危险因素评分
(2)心脏并发症的6个独立预测因素评分
问题分析: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
问题1:术前快速型心律失常;
应对方法:需要充分进行术前准备;
问题2:患者存在较大的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
应对方法:术前进一步改善心血管情况,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肌缺血药物治疗;
问题3:麻醉恢复期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
应对方法:控制心率、快速扩容或增加正性肌力药支持。
术中术后:如何获得心衰诊断
术前超声:提示心衰
(1)“左房大、超声自显影、二尖瓣中度反流”提示左房压升高,提示心功能下降。
(2)“LVOT变窄,压差反而不大”,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3)“EF54%,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EF值正常是假象,前向搏出量下降。
(4)由于房颤,MV血流单峰,无E/A比值,未报告舒张功能。
术中心衰:快速诊断
术中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胸闷、低血压、心动过速、肺水肿、低氧血症等;
CVP、Swan-ganz、TEE的提示:静脉压升高,肺动脉压升高,CO下降。
左室舒张功能评价
(1)二尖瓣流入道血流的频谱
测量E/A比值、DT(E峰下降时间)
正常:1.0<EIA<2.0,160<DT<240ms;
舒张功能异常:EIA<1.0;
假性正常:1.0<EIA<2.0,160<DT<200ms;
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EIA≥2.0,DT<160 ms。
(2)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
正常值:侧壁E’>10cm/s,E’可校正二尖瓣口血流的假性正常化
E/E'<8,LV充盈压正常
E/E’>15,LV充盈压升高
左室收缩功能评价
(1)M型法
经胸超声采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或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
经食道超声采用经胃左室中段短轴切面。
(2)双平面Simpson法
经胸超声采用心尖四腔心和心尖二腔心切面;
经食道超声采用食道中段左室两腔心和左室长轴切面。
舒张性心衰的特点
(1)EF值正常
(2)左室舒张功能下降
治疗方法(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治疗原则中维持血压和心输出量是首要问题。心源性休克在有创监测下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活性药。
根据容量和血管张力决定是否利尿和扩血管(RAP/CVP,LAP,LVEDV)。出现肺水肿予利尿剂。
术中液体管理具有挑战性,限制液体不能预防心衰进展,且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对心功能是负面效应,适当的前负荷是心肌收缩力必需的。超声指导,目标导向。
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降低氧耗,增加氧供。HR<50bpm,II°III°AVB,休克时不用。
治疗选项(术中术后急性心衰)
(1)怀疑有急性心衰,BNP或NT-pro-BNP检测,心脏超声检查。排除或进一步治疗。
(2)原有心衰诊断,立即心脏超声检查。根据超声诊断进一步治疗。
(3)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立即治疗:
心源性肺水肿合并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予无创或有创通气; 外周水肿和肺水肿:利尿剂,改变体位、超滤; 心源性休克: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收缩药; 高血压或心肌缺血: 硝酸酯类药,且保证灌注 压; 根据病史考虑舒张性心衰治疗。
(4)根据超声诊断的治疗选项;
收缩与舒张障碍的鉴别与治疗;
左、右心衰的诊断与治疗;
ACS和AHFS的治疗;
MR、AS的治疗。
(5)机械辅助治疗;超滤/CRRT;CRT、ICD;IABP;ECMO;VAD。
病例情况报告:术后情况跟踪回访
管理措施:减少术后脑卒中风险
(1)麻醉技术,如神经阻滞技术可减少术后中风的发生率;
(2)通气管理策略(避免过度通气);
(3)容量管理和适量输血;
(4)血糖控制;
(5)避免低血压和低氧血症;
(6)更重要的是高风险患者术后及时抗凝。
反省总结:案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1)需提高心血管疾病术前评估的水平,不应忽略内科治疗,匆忙进行腹股沟疝手术,导致术后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2)心衰、房颤患者围术期脑卒中防治的利弊权衡;
(3)围术期心脏病和脑卒中监测和治疗措施的综合考虑。
02、讨论环节
倪新莉教授:
该病例并不多见,术后同时出现心脏和脑的问题,体现了医生快速的判断和治疗能力。但病人各项指标证明心肌病已经到了晚期了,术前麻醉医生评估没有很充分,且术前没有心衰指标。
病人存在停抗凝时间长的问题,但手术中血压心率是平稳的,给的液体总共500ml。对于64岁成年男性病人来说,怎样限制他的液体输入,防止心衰?脑梗的诱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王锷教授:
术中根据常规输液管理进行处理,对没有明显出血的患者来说,多数患者可以耐受,但是该患者术后表现出心衰。术中看完超声立马做出应对得到了纠正。
要加强监测进行目标导向,针对这类患者最有效的还是超声,能够看到给出的容量负荷值是否有效。
苗茜教授:
临床上这是非常少见的病例,建议术前患者的检查建议更充分一些。在术中诊断也非常及时。
提问王教授为什么在术前半个月就停用了抗凝药物?
术前半个月为什么没有实行心血管治疗,心内科是否给与了参与意见?
王锷教授:
后续情况证明,麻醉医生术前评估和准备的过程不充分,对于基础疾病风险,和进一步需要检查和治疗的要求了解不充分。
入院前就已经停抗凝药了,没有充分意识到房颤的风险。
至于心血管治疗,外科医生术前只做了心血管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没有风险,没有召开专家会诊。
程波教授:
这种病例并不是很多见,术后同时出现心脏和脑的问题,体现了医生的能力。快速性房颤和急性梗阻性心肌病是使动因素,本身两者就是使动的、矛盾的地方,导致围术期血液变化非常大。也是后期脑梗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快速性房颤病例,为什么选用阿司匹林做抗凝药?术前抗凝是怎么用药的?
王锷教授:
术前没有用过抗凝药,入院前十天停了阿司匹林,但是没有提供吃抗原药的病史,在出院前加上了抗凝药。
倪新莉教授:
他的房颤术前是否经过了正规治疗?如果充分准备,我们能为他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做什么?是否能让他的结局变好?
王锷教授:
术前评估风险是中度,不足以让他使用抗凝。术后患者出现了心衰,所以采用了抗凝治疗。
苗茜教授:
临床中碰到的无痛胃肠镜病例,患者女,72岁。做了心脏冠脉支架后一个月后要求做无痛胃镜,患者胃部不舒服反酸,消化内科诊断有必要做胃镜。各项检查无异常后,做了无痛胃镜,选择支架手术后多久做无痛胃镜比较合适?
王锷教授:
我认为很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情况,如果后续胃镜检查结果显示需要后续治疗,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
程波教授:
一个月到六个星期是非常高风险的时期,我们可以权衡手术的时机与利弊问题和手术的必要性,可以推迟就尽量推迟。
03、会议总结
主持人:北京协和医院医师 马爽
这个病例有很高的风险,医生也从中吸取到了很多经验教训。分享这个病例,也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希望能给围术期病人更多的关注。
感谢各位专家对这个病例提出的建议,都很有建设性,对今后提高这类病的管理有很大帮助。感谢各位嘉宾和线上同道的共同关注!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