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 吸烟是QFT检测与结核病病原学不一致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高龄患者中
作者:刘立宾,吴桂华,王静,彭利君,徐晓群,蔡龙
第一作者及单位:刘立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实验中心
通信作者及单位:蔡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临床医学检验实验中心
Smoking is a factor in discordance between QuantiFERONTB Gold assay and tuberculosis etiology: especially in older patients
Liu L, Wu G, Wang J, Peng L, Xu X, Cai L.
Infect Drug Resist, 2023, 16:3443-3451.
doi: 10.2147/IDR.S412473.
PMID: 37283941.
研究背景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结核病发病数为1060万例。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是一种诊断MTB感染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该方法不受卡介苗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IGRA被用作检测MTB感染的诊断工具,在结核病的早期快速筛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平均20%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QFT-GIT结果为假阴性或不确定。QFT-GIT与病原学诊断不一致结果,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漏诊或诊断延误,并促进疾病(涂阳肺结核)向密切接触者传播。影响QFT-GIT结果的因素研究较多,最常研究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其次是外周淋巴细胞计数低,其他因素也被提及,例如吸烟。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球烟草流行性的报告显示,全球≥15岁人群中烟草使用者约为13.37亿。吸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它不仅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而且也会影响人体内很多检测指标的变化。有报道显示,吸烟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病死亡的独立因素。暴露于烟草烟雾会减少抗原攻击后上皮细胞中 IFN-γ的产生,并损害IFN-γ介导的信号传导和疫苗功效。这些发现均表明吸烟对免疫防御有负面影响,理论上吸烟可能会影响免疫诊断测试(例如IGRA)的性能。Martine等研究显示:吸烟与假阴性和不确定的IGRA检测结果有关,但由于他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及预测因素较少,研究还不足以确定吸烟对QFT-GIT检测结果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本研究旨在评估吸烟对IFN-γ反应性的影响,探讨吸烟是否是QFT-GIT与结核病病原学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行QFT-GIT检测且结核分枝杆菌为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阳性标本均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或生物芯片检测进行鉴定。同时,研究从电子病历数据库中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各种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基础疾病、低蛋白血症、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免疫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肺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血红蛋白。慢性肾病被定义为一种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疾病。慢性心脏病被定义为需要长期使用心脏药物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瓣膜病、心肌病和心律失常。慢性肝病被定义为一种导致肝脏实质进行性破坏和再生的疾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肝功能不全等疾病。该研究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709号),且研究方案严格遵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二、患者选择
1.纳入标准:
(1)住院患者且有详细住院资料及各种检验检测指标;
(2)均行QFT-GIT检测;
(3)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2.排除标准:
(1)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但经药敏试验或博奥芯片试验菌种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或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
(2)年龄<15岁;
(3)抗结核药物治疗>1周后进行QFT检测;
(4)吸烟史缺失。其中,吸烟者定义为当前吸烟者。
3.研究结局分组:
QFT-GIT阳性结果为一致组,假阴性及不确定结果为不一致组。
三、QFT-GIT检测
1.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患者外周静脉全血 4~6 ml,置肝素锂抗凝管,4 h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颠倒混匀10次后取标本分别置于丝裂原阳性对照(Mitogen)管、结核抗原(TBAg)管和空白对照(Nil)管,每管1 ml,立即上下颠倒振摇10次,确保整个试管内层都被血液覆盖,以溶解管壁上的抗原,直立置于37 ℃培养箱孵育16~24 h,2000×g 离心15 min。
2.QFT-GIT结果计算与判定:
采用QFT-GIT试剂盒,实验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酶标仪检出数值采用德国QIAGEN公司提供的QFT分析软件(DS2QFT 4pt v6.25 版本)进行计算,结果判读见标准。
四、统计学处理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 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构成比,%)”描述,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由于计量资料不遵循正态分布,因此使用Box-Cox功率变换对计量资料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以902例非吸烟者和311例吸烟者可以达到89.48%的效能来检测组间比例为0.10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根据年龄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方法进行患者1:2匹配和邻近匹配来均衡混杂变量。采用R统计软件(版本4.3.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所有检验均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对1572例患者进行初步筛查。经药敏试验或生物芯片检测鉴定,排除19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确诊结核病1378例,再排除<15岁者14例、无吸烟史者151例,最终纳入12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1例为吸烟结核病患者,含1例HIV阳性者;另902例为非吸烟结核病患者,含2 例HIV阳性者。其中,311例吸烟患者的QFT-GIT结果为:阳性270例(86.82%)、阴性25例(8.04%)、不确定16例(5.14%);902例非吸烟患者的QFT-GIT结果为:阳性835例(92.57%)、阴性51例(5.65%)、不确定16例(1.77%)。以结核病病原学阳性结果为标准,1213例患者的QFT-GIT检测结果与结核病病原学检测结果不一致率、假阴性发生率和不确定结果的发生率分别为8.90% (108/1213)、6.27% (76/1213) 和2.64% (32/1213) 。
一、吸烟对不同年龄阶段IFN-γ水平的影响
在所有的患者中,吸烟者有较低水平的基础IFN-γ水平 (Z=-2.079,P=0.038);在<65岁患者中,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基线、抗原刺激和丝裂原刺激的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吸烟者的抗原刺激IFN-γ水平较低(Z=-2.838,P=0.005),但是吸烟者基础和有丝分裂原诱导的IFN-γ水平没有模型降低(P值均>0.05)。
二、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背景特征比较
1213例患者中,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人群基本特征、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性别、饮酒量、糖尿病、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红蛋白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三、吸烟对QFT检测与结核病病原学不一致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QFT-GIT与结核病病原学结果不一致的发生风险增加(OR=1.89,P=0.002)。对所有非正态分布数据进行转换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低蛋白血症、慢性肝病,以及由Box-Cox转换的变量(淋巴细胞百分比、年龄、球蛋白)后,吸烟仍然是导致QFT-GIT检测与结核病病原学不一致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9,P=0.020),也是QFT-GIT检测不确定结果发生的影响因素(OR=4.17,P=0.001),但不是QFT-GIT检测结果为假阴性的影响因素(OR=1.52,P=0.099)。
四、对吸烟因素进行倾向性匹配分析
研究采用PSM方法对311例吸烟者和902例非吸烟者进行1:2匹配,共计匹配到504例患者资料,分别为吸烟组313例、非吸烟组19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匹配后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仍是QFT-GIT与结核病病原学不一致结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P=0.019)。
五、年龄的分层分析
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吸烟不是导致QFT-GIT检测与结核病病原学不一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QFT-GIT检测与结核病病原学结果不一致发生的风险增加(OR=2.40,P=0.002)。调整吸烟混杂因素(低蛋白血症、慢性肝病、心血管疾病、Box-Cox转换后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后,结果显示吸烟仍然是导致QFT-GIT检测与结核病病原学结果不一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P=0.005)。
研究结论
总的来说,吸烟会降低身体的IFN-γ释放能力,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吸烟是导致QFT-GIT与结核病病原学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不确定结果发生率增加。对于吸烟患者,建议完善影像学、抗酸杆菌染色、分枝杆菌培养及各种结核病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临床检查;对于少痰或无痰患者,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以提高结核病诊断率。
注:除非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刊登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观点。
供稿:刘立宾
编辑:孟莉
审校:范永德
发布时间:2023-06-2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