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静脉置管技术的并发症,你了解多少呢?

2023-06-28 09:51

遇见导管堵塞,可接注射器抽吸,将堵塞物抽出,切不可加压推注,以免形成血栓。如抽吸无效,则应拔管,更换位置后重新穿刺置管。

静脉输液治疗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通过输液装置直接输入静脉血管内的方法,是现在临床中最常见、最直接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静脉输液的工具主要有哪些呢?  

1、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2、外周静脉留置针;  

3、中心静脉导管;  

4、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5、植入式输液港。  

静脉置管技术操作时,有哪些并发症呢?  

(一)血肿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定位或穿刺方法不正确,短时间内在一个穿刺点重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破裂,形成血肿。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壁,导致血液外漏,形成血肿。  

(3)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或凝血机制功能障碍者,在穿刺和拔管过程中易形成血肿。  

(4)误穿动脉而又未恰当止血。  

2、临床表现  

穿刺部位隆起,如血肿位置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一般不会引起大出血。  

3、预防及处理  

(1)操作者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准确定位,防止盲目穿刺出现血肿;禁止在一个穿刺点反复穿刺。  

(2)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慎重穿刺并延长止血按压时间。  

(3)穿刺针进入血管后,根据回血情况确认所进入血管是静脉血管后,方可置入扩张器,防止扩张器置入动脉引发血肿形成。置管过程中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应慢慢旋转穿刺针,调整体位和进针方向后再轻轻插入,切勿硬性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  

(4)对于形成的血肿,视其大小选择处理方法,小的血肿无需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止血,48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二)感染  

1、发生原因  

(1)置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所用物品未能保持严格无菌。  

(2)穿刺部位被汗液、尿液、粪便污染,换药不及时;所连接的输液器具更换不及时。  

(3)年老体弱、婴幼儿、放化疗患者、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置管后易发生感染。  

(4)长期置管。  

2、临床表现  

感染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重者可有全身临床表现:头痛、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等,血细菌培养可呈阳性反应。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穿刺时认真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所用物品一定保持无菌并在使用期限之内。  

(2)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按时换药,定时更换输液器具。  

(3)对于抵抗力低的患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液,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4)尽量避免长期置管,一般情况下一个部位置管最长不超过10天。  

(5)置管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如找不到解释发热的其他原因,应首先考虑置管感染,此时应拔出导管并剪下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三)空气栓塞  

1、发生原因  

(1)所连接的输液器内未排尽气体或输液器密闭不全;输液过程中输液管脱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导致气体进入;输液结束封管时未用肝素帽塞住针头,致使气体进入体内。  

(2)当患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时,穿刺前又未取头低位,穿刺进入静脉后一旦注射器脱落与大气相通时,随着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与进入空气的量和进入速度有关,轻者可无临床症状;进入空气量大者可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进入空气量特别大者,可由于大量空气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3、预防及处理  

(1)医护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输液前或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空气进入,加压输液应有人看守,管道连接处要紧密连接。  

(2)置管前要摆好体位,颈静脉穿刺时头部低于20º,并在呼气状态时插管。  

(3)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空气在右心房随血液压入肺内,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大量气体进入后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头低足高位,使空气栓子浮向右心室的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舒缩,将空气混合成泡沫,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逐渐被吸收。  

(4)患者如有缺氧症状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重者应用表面张力活化剂。  

(四)导管堵塞  

1、发生原因  

(1)输注脂肪乳等大分子溶液后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药液沉积于管壁造成管腔堵塞。  

(2)输液结束后未按规定用肝素封管或封管方法错误,导致回血在管腔内形成血凝块而堵塞管腔。  

2.临床表现

管腔不通,液体输注不畅,用注射器抽吸有明显负压,部分可见外露导管上附有凝固血迹。  

3、预防及处理  

(1)输注脂肪乳等大分子溶液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  

(2)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并按时封管。  

(3)尽量不用深静脉导管抽血,如确实需要,抽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并以肝素盐水封管。  

(4)遇见导管堵塞,可接注射器抽吸,将堵塞物抽出,切不可加压推注,以免形成血栓。如抽吸无效,则应拔管,更换位置后重新穿刺置管。

(眉山心脑血管医院   孟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静脉,穿刺,输液,护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