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最新研判:新冠病毒一直都在。该如何应对呢?
6月2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上海市科协青年科技论坛暨“First Talk”青年讲坛上分享了他对新冠病毒的最新研判。
新冠病毒仍在奥密克戎“家族”里很难再突破出去了
“它(新冠病毒)最近的突破都在奥密克戎‘家族’里面,它很难再突破出去了。”张文宏说。
他认为,对于“碳基生命”而言,病毒传播的R0值(基本传染数)是有极限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比较好的是,它始终在奥密克戎‘家族’里。只要在奥密克戎‘家族’里,我们就有交叉免疫,我们原来(接种)的疫苗、以往的感染,就有一定的作用。”
如何看待“长新冠”的症状?
张文宏说,研究显示,“长新冠”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而且疾病的异质性很强。
张文宏介绍,奥密克戎家族的R0值高达20—22。所谓R0值,是指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在一个全部是易感人群的环境中,平均一名患者可以传染的人数。在奥密克戎诞生前,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传播力最强的病毒是麻疹,其R0值达到18。“奥密克戎的R0值如此之高,可能已达到病毒进化的极限。”张文宏推测,“如果超过这个数值,也许就违反了碳基生命的生物学规律。”
不同的人反应完全不一样
去年底、今年初新冠病毒在我国大流行期间,估计有80%以上的居民感染,由此产生了交叉免疫、构筑起免疫屏障。当时,张文宏预测:今年5—6月,将出现第二波疫情。“我在临床医生中是发声比较多的,好在这个预测没有错,否则肯定要被人‘吊打’。”他在研讨会上笑道。之所以做出这个预测,原因有二:一是去年底、今年初感染后,抗体会在未来4—6个月内逐步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有近20%的人没有感染新冠,属于易感人群。
在第二波疫情中,大多数人的“二阳”症状比“初阳”轻。对此,张文宏解释:他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的人群在抗体降到很低水平后,体内仍存在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后,它们会凭借“记忆力”与病毒展开斗争。
新冠病毒其实一直都“在”如何有效应对?
三年过后,病毒就没了?张文宏说,病毒其实一直在的。
他指出,我们说“大疫不过三年”,指的是我们的宿主免疫系统让我们感觉到“大疫不过三年”,病毒其实始终在那。
我们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如何应对呢?
有的人在感染后咳嗽一直好不了,还有的嗓子一直难受、睡眠变差、例假不正常等等,还有孩子们反复的生病,就连一个流鼻涕都比以往好的慢很多。其实,这就是感染后,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与病毒展开斗争而免疫力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后果。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