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

2023
06/28

+
分享
评论
博医荟
A-
A+

由于结肠肠管在检查时可能出现皱缩,因此内窥镜 所见肿物远侧与肛缘的距离可能存在误差,建议结合CT、MRI或钡剂灌肠明确病灶部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特制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

该文件针对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诊断、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和内镜等诊疗手段及术后随访都制定了相应规范,并附上推荐使用的直肠癌MRI结构式报告、内镜切除标本与手术标本的病理报告模板、诊疗流程图等资料,博医荟现将部分内容整理如下:

一、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五,其中2020年新发病例55.5万,死亡病例28.6万[1] 。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在 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结直肠癌筛查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我国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州等地由政府组织的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也证明了结直肠癌筛查的效益。目前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主要是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若为阳性,再进行结肠镜检查。近年来粪便DNA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粪便初筛的效益[2] 。国外的经验还表明在医疗资源较为发达的地区直接应用3~5年1次的结肠镜检查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筛查效果[3] 。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 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和内窥镜等诊疗手段。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治疗(mu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模式可改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 可以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二)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左右,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家族史[4],如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等。     

(三)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     

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腹部隆起、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     

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做直肠指检。患者一般采取膝胸位或左侧屈膝位,详细记录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据的时针方位、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及齿状线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无指套血染。     

4.三合诊:对于女性直肠癌患者,怀疑肿瘤侵犯阴道壁者,推荐行三合诊,了解肿块与阴道后壁关系。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及细菌计数,结合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6.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治疗前、评价疗效和随访时,必须检测外周血CEA、CA19‑9;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FP;疑有腹膜、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五)内窥镜检查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情况除外:     

1.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     

3.肛周或严重肠道感染。     

内窥镜检查报告必须包括:进镜深度、肿物大小、距肛缘位置、形态、局部浸润的范围及有无肠腔狭窄,对可疑病变必须行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     

由于结肠肠管在检查时可能出现皱缩,因此内窥镜 所见肿物远侧与肛缘的距离可能存在误差,建议结合CT、MRI或钡剂灌肠明确病灶部位。     

内容来源 | 中国消化外科杂志   

编辑|雪丽  

排版 | lupi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结直肠癌,内窥镜,腹部,肿瘤,粪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