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技术丨中国原创瓣膜研究登上世界顶级结构性心脏病论坛讲台!
2023年6月7日,经导管瓣膜治疗会议(TVT)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举行。作为全球心脏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顶级盛会之一,TVT吸引了来自全球瓣膜性心脏病领域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SEASON-AR研究是由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张俊杰教授牵头组织的TAVR用于治疗外科高危的重度AR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受大会邀请,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于6月8号在大会主动脉瓣膜治疗专场上公布了SEASON-AR研究单臂注册组的研究结果,并以三例经典病例为引与国际同道分享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的中国经验。
随着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众多高龄、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从TVAR手术获益,且TVAR手术的适应症人群也不断拓展,然而TAVR在治疗重度AR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单纯AR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症状,其10年生存率将不足60%,纽约心功能分级3-4级的患者3~5年生存率将仅为30%,目前外科瓣膜置换术(SAVR)仍是重度AR患者的首选策略。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指南,都推荐对症状性重度AR或合并左室射血分数≤50%或左室收缩末内径大于50 mm患者施行SAVR。但实际上不管是欧洲数据还是中国CHINA-DVD研究,均提示大量患者由于高龄、合并症多、心功能差最终未能接受外科手。而过大的瓣环结构、缺乏锚定区域以及主动脉的扩张也使得TAVR手术在AR患者中的应用受到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SEASON-AR研究应运而生。
SEASON-AR研究方案简介
SEASON-AR研究单臂注册组6个月结果公布
SEASON-AR研究成功案例
SEASON-AR试验的单臂注册组纳入了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79位来自全国5家中心的接受TAVR治疗的外科高危的重度AR患者,主要终点为30天器械成功率,次要终点为6个月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急诊转外科以及VARC-3定义的需植入起搏器)。入选患者平均年龄72±7.6岁,STS评分6.03±3.15%,LVEF 52.45±11.17%;主动脉瓣环周长78.58±6.52 mm,LVOT-4 mm为82.16±10.11 mm,升主动脉40.80±6.75 mm。患者全部接受全麻和TEE引导,经股动脉植入瓣膜。手术相关并发症中,全因死亡率为1.3%,瓣中瓣比例为19%,起搏器植入比例27.8%;30天时器械成功率为75.9%,全因死亡率为1.3%,起搏器植入率为30.4%;6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为5.1%,心衰再入院率3.8%,缺血性卒中为1.3%。此外,研究还进一步确认30天器械成功率的预测因素包括基线STS评分及瓣环周长,因此对于合并心衰的外科高危纯反流患者,若解剖学合适,尤其是瓣环周长<80 mm,尽管起搏器植入比例相对较高,但若使用第二代可回收自膨涨瓣膜,可以安全有效进行TAVR治疗。
张俊杰教授在TVT大会上分享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经验
TAVR在治疗重度AR中破冰启程,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加,解剖结构满足SEASON-AR要求的重度AR患者可在有经验的中心安全有效地进行TAVR手术。此次张俊杰教授携SEASON-AR研究成果登上世界顶级结构会议讲台,通过凝结中国智慧,突破性地验证对于外科手术高危、解剖学结构适合的主闭患者,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自膨瓣行经股动脉TAVR是一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专家简介
张俊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
被南京市政府评为南京市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工作者以及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学术兼职: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学组委员、国家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CDQI胸痛中心秘书长、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 (FAPSIC)。担任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秘书长、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主席团成员、及中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CIT)理事以及资深工作组成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JACC中文版、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中文版和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文版编委。BMJ、Euro intervention、JAMA cardiology 等杂志的审稿人。
学术成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篇(累计IF344;其中一篇EHJ,两篇JACC,四篇JACC CI),参编著作5部及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10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发改委面上项目、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荣获2018 年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以及 2019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技术擅长:长期从事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冠心病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复杂高危病变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
供稿:王志梅、张 娟
编辑:柏广会
审核:彭红娟、张俊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