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西南首例!脊柱手术机器人+OLIF“强强联合”

2023-06-27 11:42   MedRobot

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引进,为重医附二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高难度、复杂手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开启了重医附二院医工结合的智能化医疗和数字化骨科的发展进程。

文章来源:重医二附院

OLIF微创“开路”,脊柱手术机器人可视化植钉,两者“搭伙”精准、安全、高效治腰椎。近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楚磊团队为患者成功进行了“OLIF(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脊柱手术机器人手术”,从植入椎间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钉,全程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可视化、微创化。这是该项术式在重庆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率先应用,为该科脊柱微创外科手术开启了新的篇章。 

PART.01

饱受腰腿痛折磨10余年,新型术式2小时除顽疾

张女士(化名)家住甘肃省酒泉市,63岁的她被反复腰腿痛折磨了10余年,1年前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左侧臀部胀痛、麻木等症状。为此,她在家附近的诊所反复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以缓解症状。今年5月开始,张女士病情再度加重,左侧足底持续发麻,日常走路都觉得艰难,这才慌忙就医,被确诊为椎间盘膨出伴变性、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需马上手术治疗。

由于传统腰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张女士有所顾虑。听朋友推荐,她得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将开展OLIF脊柱手术机器人手术,了解详情后,在家长的陪伴下于5月31日乘飞机来到重庆,找到该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楚磊寻医。

93571687822357325

收治入院后,楚磊团队很快为患者完善了相关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拟为其进行OLIF 脊柱手术机器人手术。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获得认可后,该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周全详尽的手术方案与预案。术前一天,楚磊使用机器人术前计划软件,完成了全面的手术计划,包括椎弓根螺钉的规划、皮肤切口模拟、预上棒评估等。

6月2日,张女士被推入手术室。楚磊团队仅用一步C臂正斜位扫描,即完成了术前CT与术中透视的图像配准,后续操作均在可视化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无需再步步透视,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和医护及患者收到的辐射剂量。随后,手术机器人驱动机械臂根据规划自动对L3~L5节段精准定位,切除L4~L5椎间盘,同时高精度光学导航仪引导可视化工具进行开路和攻丝,植入所有螺钉,有效提升置钉精度、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术中反复透视的辐射量。

完成后路手术后,患者保持原有体位,机器人驱动机械臂顺利到达侧前方进行椎间隙定位,从切皮到椎间髓核处理、对侧纤维环处理、椎间融合器植入,一气呵成、定位精准、流程丝滑,免去了患者翻身和再次铺巾消毒环节,节约了时间并降低了感染风险。

据了解,该手术是重庆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首例“OLIF(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脊柱手术机器人手术”,与预想的一样顺利,耗时不足2小时,术中出血仅100ml,患者安返病房后,隔天便可以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行走。

PART.02

OLIF+脊柱手术机器人手术“搭伙”,治疗腰椎病更精准、高效

无独有偶,来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朱女士,也于同一天在该科接受了OLIF(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脊柱手术机器人手术。手术采用右侧卧位转俯卧位,在脊柱机器人的协助下,全程可视化,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并取得良好疗效。术后3天,记者在病房见到朱女士时,她正戴着支具在病房里活动,“以前一个姿势稍微保持久一点,整个腰臀部就痛得不行,白天坐立难安,晚上睡不着。”朱女士回忆道,“手术一做完,疼痛、麻木感就明显缓解了,恢复到现在,身体已经感到很‘轻快’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了,想到生活终于能恢复正常,真的特别兴奋!感谢楚磊医生及其团队!”

11231687822357561

据悉,传统的腰椎融合手术是经腰椎后方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这类手术常需要剥离腰背肌,破坏小关节、棘突、棘间韧带、后纵韧带等结构,不仅会导致患者术后腰背部残留僵硬疼痛,而且破坏了后方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此类手术不可避免的会对椎管内的硬膜、神经根进行侵扰,术后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症状加重。OLIF技术作为一项微创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选择斜侧方入路,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还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

而脊柱手术机器人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借助光学跟踪系统这一“透视眼”,主刀医生可在术前对患处进行影像扫描并进行详细规划,术中可帮助医生将虚拟手术计划转变为现实空间位置,避免了传统手术在X线下反复调整的繁琐步骤,在确保置钉的精准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减少医生及患者的辐射量。它通过“数据采集”“精准设计”及“稳定操作”三大环节,充分拓展手术医生眼、脑、手的功能,使得医生看得更全面,想得更周到,做得更精确。

重医附二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的此项手术将OLIF技术和脊柱机器人“强强联合”,实现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从植入椎间融合器到植入椎弓根螺钉,全程微创、可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安全,降低手术风险,极大提高手术效率,加速患者康复。据了解,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将二者相结合的手术应用,标志着重医附二院脊柱外科手术向智能化、精准化与微创化方向实现又一次飞跃。

PART.03

数字化骨科持续发展,机器人助力高难度脊柱侧弯矫形

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引进,为重医附二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高难度、复杂手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开启了重医附二院医工结合的智能化医疗和数字化骨科的发展进程。接下来,该科将着力拓展脊柱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范围,开展多种机器人辅助下的脊柱手术,包含MIS-TLIF,Deformity等,将机器人辅助技术与既有的微创通道技术、显微镜技术与内镜技术结合起来。   楚磊强调,尤其是应用于脊柱侧弯矫正这类高难度手术,“由于脊柱侧弯病人存在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并且多伴有椎弓根发育异常,其螺钉植入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可导致瘫痪或休克,甚至死亡。机器人通过术前设计优化置钉方案、术中配准、机械臂辅助建立钉道的过程,相比传统徒手螺钉置入,具有定位精度高,手术安全性好的优点,避免出现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内脏等并发症。”目前,该科已成立脊柱侧弯治疗中心,并组建了一支具有丰富手术经验和熟练数字骨科临床技术的专业化手术机器人医护团队,医工结合、医护同进、高效配合,为更多的脊柱畸形患者带去福音。  

来源:上游新闻

编辑:向秋月

初审:楚磊

复审:周青

终审:李春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脊柱侧弯,机器人,脊柱,手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