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公司,打官司要账!
来源:IVD从业者网,IVD资讯有增加
IVD行业的回款问题一直是老大难,医院拖着不回款,代理商拖着不回款,对于IVD企业而言,大家都知道现金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虽然现在新冠病毒乙类乙管了,但是对于IVD企业,检验所,代理商而言,应收账款的问题可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其中以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第三方检验所的应收账款问题最为明显,据2022年年报显示:
迪安诊断应收账款99.6亿元;
金域医学应收账款70.25
亿元;
达安基因有应收账款40.6亿元;
凯普生物应收账款27亿元;
明德生物应收账款25.6亿元;
华大基因应收账款22亿;
……
以上的数据还是在去年计提坏账之后,今年坏账金额应该会进一步增加。
2023年,很大一部分IVD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账。
IVD企业的要账其实是整个产业链的。
前段时间听说一家上游企业找IVD生产企业要账,欠了快两个亿,生产企业表示下游没收回钱还给不了,双方最后诉诸法院。
深圳的一家上游企业,负责人跟我说,今年也是忙着跟下游IVD厂家打官司要账。去年抗原原材料定了很多货,突然说不要就不要了。我去看了下,这些存货堆满了办公室和仓库,现在直接就报废了。
一打官司,可能就是几年,拖着拖着,很多公司都经营不下去了。
这都是新冠后遗症。
在裁判文书网上,以相关IVD企业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大量的涉及合同纠纷的判决,很多涉及到核酸检测相关服务内容,原告被告涉及医院、医疗器械公司、检验所等。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短短半年时间,新冠核酸领军企业达安基因已经与5家检验所对簿公堂,全都是买卖合同纠纷。
对于IVD企业而言,应收账款一般有三个来源:第一是医院,第二是代理商,第三是检验所。
第一类的客户—医院,不同医院有不同的账期,有些是真的没钱,所以不管是代理商还是IVD厂家都只能等,所以很多IVD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基本都是找代理商来做业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不想等医院的账期,太长,太不可控。所以对于这种类型,只能让业务员不停的上门催账了,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像跟医院打官司的情况还是少数的。
第二类的客户—代理商,这是最憋屈的群体,前段要问医院要账,后面还要给生产企业结账,没点经济实力这生意还真不好做,医院的回款周期一长,最受不了的就是代理商,所以你知道为啥IVD外企都喜欢大的,有实力的代理商了吧。但是我们IVD行业有个特点就是,IVD企业和渠道之间,除非是严重影响利益了,不然不会闹得不可开交,对簿公堂的。
第三类的客户—医检所,就是比较尴尬的存在,尤其是小型的医检所,新冠疫情的时候还能接点新冠筛查的单子,但是到了今年,一家比一家难过,业务上不去,又被拖欠货款,中小型的检验所自今年以来倒了一波又一波。所以IVD企业对于这些客户的应收账款也是催得紧,但没钱就是没钱,最后只能强制执行了。
IVD行业回款难是普遍现象
根据每家医院的情况不同,回款情况也有所不同,但是整体的回款周期长是行业共识,因此代理商的销售回款能力就成了重要的考核指标,尤其是今年,在各大IVD企业的应收账款高筑的行业背景下,回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医保对生产企业直接结算
根据最近的江西肾功集采相关的政策来看,IVD试剂在走向集采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对接医保结算,中选产品的采购货款实行医保基金与供货企业直接结算,根据医疗机构和企业在招采管理子系统发生的网上采购数据确定结算金额,由省本级和市级医保经办机构按《江西省医保基金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和国家谈判药品周转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及时与医疗机构和供货企业签订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货款结算协议,明确结算方式和责任义务,落实医保基金直接结算政策,保证周转金及时拨付。
从这个通知来看,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在回款周期方面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当然从目前IVD行业的发展走势来看,未来行业的利润模式将会重新构建,这既是一种新的行业机会,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