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心事】挑战“心”难度 成就新高度 | 我院心外科戴小福教授团队成功抢救大血管支架术后感染患者
方先生(化名)今年50多岁,两年前曾因降主动脉夹层在当地医院接受了血管支架植入手术。近半年来,他反复出现发热、胸痛等不适症状,多次就诊当地医院诊断支架术后感染,规范抗生素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伴有咳血,遂转诊我院。
戴小福主任接诊后,经过紧急检查和抢救,发现方先生的情况非常危急,原来他之前植入的血管支架近端血管受感染侵犯严重,并且由于长期受到压迫,气管壁也受到腐蚀,发生了气管瘘,导致血液反流进入气道和肺部,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大出血,通过多种检查手段,包括血液检查、胃镜检查等,确定了感染可能来源于食管瘘。
多学科会诊解急难
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在国内外文献中也很少报道,在国内也很少有成功案例。如果不及时处理,方先生很可能会因为失血过多、呼吸困难或败血症而死亡。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我院心外科立即启动了多学科会诊机制,邀请急诊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感染科等专家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专家们认为方先生需要进行四个步骤的手术:第一步是通过全身麻醉下进行开胸手术,由心外科医生在主动脉上重新建立一个人工血管通路,并将原来植入在降主动脉里的支架取出,清除周围的感染灶;第二步是由胸外科医生对食管瘘和气管瘘进行修补;第三步是由急诊外科医生进行空肠造瘘,术后由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食管进行旷置愈合,第四步是由感染科制定术后抗感染方案,进一步消除感染。
尽全力救治渡难关
方先生进入手术室时,再次出现咳血并伴呕血,情况十分危急。多学科诊疗团队当机立断组织抢救,胸外科郑炜主任,急诊外科陈智主治三大外科手术团队同台作战,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为其保驾,完成了高难度支架术后感染而行的“大血管旁路+支架取出+食管瘘修补+气管瘘修补+空肠造瘘术”,术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方先生度过感染关,已于近日顺利出院。
戴小福主任提醒,对于植入血管支架的患者来说,在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身体健康,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如果出现由食管瘘引起的血管支架感染这种极其罕见而危险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戴小福主任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意味着我们团队在大血管相关问题的处理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高度。针对该种并发症,多学科专家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共同为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服务。这种跨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为解决一些复杂而棘手的医学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院心外科在陈良万教授的带领下,在大血管外科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每年接诊超过700例的病例进行手术或支架植入,其中急诊A型夹层手术240余例,为广大血管急诊患者提供了最坚强的医疗保障。
END
撰稿:心外科
责编:黄怡晨
编审:苏 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