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做好了学科建设如何落地?
学科建设的规划做好了,究竟改如何落地呢?多数人是想想好激动,回去没行动,即使是行动了,往往会因为短期看不到结果就逐渐的放弃了。
为了解决落地难的问题,给大家支三个招,回去试试看,肯定有效。
学科建设管理三板斧: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1.定目标
其实定目标是最简单的,反正学科建设就是那几个考核纬度,学科人才,学科平台,学科水平,重大科研项目,重要SCI文章,科研成果等,最关键的是你制订的目标需要和自己现有团队的能力禀赋和资源禀赋相匹配。
2.追过程
过程管理很重要,虽然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战略,但是每年都得要复盘、反思、调整、优化。
做学科规划相对容易一些,执行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学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太难了,太慢了,太累人了,特别是在开始的阶段,可能是做个1-2年都不一定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往往是走着走着就偏了,做着做着就忘了,想着想着就泄气了。
为了最后的成功,首先你需要坚信,然后是坚持,坚守,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过程再难,也要坚持,过程再长,也要坚守,过程中遇到困难再迷茫,也要坚信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3.拿结果
只要是到了年底做总结的时候,结果总会是有的,可能会有一些文章的发表,也申请到了一些课题,看上去好像也还行,但是往往和你计划中的不一样,没有形成学科优势,没有呈现出学科特色,学科骨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到最后这些课题和文章都是主任和他的学生的,而且和原定的学科发展方向根本不一致,都是小散乱的结果,不成体系,不聚焦,也不是你想要的。
回过头去看,这些结果和做不做学科规划没有啥关系,反正每年都会有的。
所以在年底做总结的时候一定要对着当初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分拆出来的任务清单,一样一样的去对齐,把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东西全撇开,聚焦在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结果上。
找呀找:干得多,不如找得好
1.找标杆
认真学习好榜样,但是要选择的榜样不应该是最好的,最好的你学不会。而是要选择最合适的,这才是对你有价值有意义的标杆,要对着标杆抄作业,抄着抄着就会了,抄着抄着就顺了,抄着冲着就通透了。
2.找教练和陪练
自己去做可能会走弯路,可能会跑偏,干得再多也没有意义,只是简单的重复而已。你得需要找一个好的教练和陪练,不仅仅是教你,还会陪着你练,教你很多hands on的东西。
有了教练和陪练,你会学得更快,做得更好,可以在有限的时候内成长得更加优秀。
3.找低垂的果实Low hanging fruits
柿子要找软的捏,果实要找低垂的摘,这可以给团队及时奖励,有了正面反馈,可以让整个团队看得到希望,给团队更多的信心。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1.分任务
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2.拉清单
任务再层层分解,拆解成为具体的任务清单,每完成一个,就会向目标迈进一小步。
3.抓进度
有了任务清单,就要定期跟踪进度,保证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最好是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最后再送大家4句话: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