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23年ASCO几个值得关注的研究(上)

2023-06-22 15:37

BI7764532是一款针对DLL-3以及CD3阳性T淋巴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

北京时间今天6:00,本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摘要向全球公布。作为全球最大的临床肿瘤学会议,每年ASCO的很多研究都会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研究数据改变临床诊疗,因此,备受业界关注。笔者先预热3篇文章,后续会录制视频与同行共享。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nivolumabnivolumab联合relatlimab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NEOpredict-Lung研究)

57581687389113555

这项研究旨在探索对于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纳nivolumab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针对LAG-3的单克隆抗体relatlimab能否对患者手术机会及疗效造成影响。研究纳入组织病理学确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期为Ib-IIIa期,接受术前nivolumab (240mg,2周期)或相同剂量nivolumab单抗联合relatlimab(80mg,2周期)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43天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数量。 

最终,共计60例患者接受随机,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完成后的43天内接受手术治疗,两组中位年龄分别为65周岁和67周岁,分期相似。两组分别有50%和45%的患者肿瘤为中央型,95%的患者接受R0切除,两例患者在术中发现胸膜播散,两组分别有23和24例患者接受肺叶切除,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149分钟和165分钟。中位淋巴结切除数量分别为15个和10个,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中的肺动脉出血,但未造成后遗症。两组分别有33.3%和26.6%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天和5.5天。两组的主要病理学缓解率/完全病理学缓解率分别为27%30%30天内的死亡率均为0%,未观察到对术后辅助治疗的不良影响。 

研究结论:nivolumab联合relatlimab新辅助治疗可手术切除的患者与单药治疗同样安全且可行,标准术后辅助治疗安全。

BI764532DLL-3阳性小细胞肺癌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首次人体给药的剂量爬坡研究  

39131687389113702

BI7764532是一款针对DLL-3以及CD3阳性T淋巴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在临床前数据中,该药针对DLL-3阳性的细胞株及模型展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该研究是一项I期、开放标签、首次人体爬坡试验,旨在评估该药在DLL3阳性的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或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给予3种不同的给药方式:RA为固定剂量,每3周给药一次;RB1为固定剂量,每周给药一次;RB2为分步给药(step-in doses),随后给予固定剂量。本研究主要终点为决定患者最大耐受剂量,并确定后续推荐给药剂量,同时观察该药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等。 

该研究中,共计90例患者接受至少一剂药物治疗,3组分别有24例、10例和56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40%的患者既往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69%的患者治疗线数大于2线,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占比分别为52%、41%和4%。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43天,RA和RB2分别有1例和(意识模糊)、4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4度细胞因子释放、3度细胞因子释放、3度中枢神经系功能紊乱、2度注射相关反应)。最大耐受剂量未达到,剂量爬坡正在进行。总体而言,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任何级别/3度):细胞因子释放(58%/2%),发热(19%/0%),淋巴细胞下降(18%/14%),乏力(17% /1%),嗅觉异常(14% /0%)。细胞因子释放可通过支持治疗、激素治疗,针对白介素6的单克隆抗体治疗恢复正常。70例患者可以评估肿瘤退缩程度,在小细胞肺癌及神经内分泌肿瘤中,ORR分别为33%和22%。

研究结论:BI764532展示了可管理的耐受性,最大耐受剂量尚未达到,在小细胞肺癌及难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阿替利珠单抗或阿替利珠单抗联合talazoparib维持治疗SLFN11阳性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SWOG S1929研究)  

19481687389113822

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线应用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SLFN11的阳性表达预测了PARP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获益,本研究旨在探索前线接受免疫加化疗后,在维持治疗阶段给予PARP抑制剂能否改善SLFN11阳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纳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且SLFN11阳性(免疫组化H-score≥1)的患者,前线治疗后未进展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替利珠单抗或阿替利珠单抗联合talazoparib。研究基于PS评分以及是否接受胸部放疗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RR、OS以及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在单侧10%的水平进行检测。

共计106例患者接受随机,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患者中位年龄67周岁,48%为女性,89%为白人,96%的患者PS评分0~1分,25%的患者接受放疗。80例患者报道PFS事件,两组中位PFS分别为2.8个月和4.2个月,HR=0.70,80% CI, 0.52~0.94,P=0.056。两组中位OS分别为8.5个月和9.4个月,两组ORR分别为16%和12%。3度及以上治疗相关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分别为13%和15%,   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50%,没有治疗相关的5度不良事件出现。1例患者出现3度粒细胞缺乏性发热,两组3度及以上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和37%,3例患者由于安全性导致治疗终止。 

研究结论:这项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对于SLFN11阳性的广泛性小细胞肺癌患者,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talazoparib维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血液学毒性与预期一致的升高,多数为3度贫血。这项研究证明了基于标志物选择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数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ASCO,内分泌癌,细胞,肺癌,肿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