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怪怪无法确诊的肚子痛,最终都在这里找到了原因!
肚子痛,几乎所有人都体会过,不过基本都可以快速缓解或者明确病因。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反反复复肚子痛,四处问医,查完一圈以后还是不知道什么病,辗转求医甚至十几年都没有答案。
“这样的病患激发我们科成立‘疑难攻关小组’,攻克下来结果后,全科都去学习、交流、研究。我们希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消化道疑难疾病、罕见疾病、重症疾病的转诊诊治中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曹倩主任 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基于疑难攻关小组不断摧城拔寨,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又开设了 省内第一家消化道罕见病门诊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今天我们分享几个故事,看看医生们是如何抽丝剥茧,为患者找出疑难腹痛真相的。
她的腹痛竟然和皮肤水肿有关
小鹿 (化名) 自从青春期以来就反反复复肚子痛,发作的时候 恶心呕吐,腹痛剧烈 ,当地医院急诊室进进出出好几次,都考虑“急性胃肠炎”,尽管经过对症治疗后都得到了好转,但后来类似的情况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2022年小鹿上研一,考试周前夕,这该死的腹痛又来了,症状还是老配方。无法忍受的她来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急诊,急诊科医生体格检查发现小鹿腹部压痛明显,后续检查除了发现炎症指标升高、肠壁水肿渗出外,还发现了明显的腹水,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腹痛,立刻呼叫了 消化内科值班王瑜主治医师 。 王瑜医师是浙大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成员,见过不少疑难肠病,见到小鹿的第一反应就是似曾相识。于是搬了个凳子,和小鹿聊了个长天,经过详细的问诊,他捕捉到了好多有用的信息:
小鹿每次发病大概2~5天后可恢复,恢复后没有任何异常;
有时去医院治疗,有时在家休息,有时用点药,有时不用药,但从发病到恢复的时间都是那么几天;
从青春期开始发病,大部分发作时间似乎出现在月经前或者压力大的时候;
某两次发病前分别出现过右上肢皮肤水肿和右下肢皮肤水肿;
小鹿的父亲也有反复腹痛但程度轻,同时他还有反复发作的皮肤水肿,小鹿的奶奶虽然没有反复腹痛,但她有反复发作的皮肤水肿和颜面部水肿,甚至出现过喉头水肿导致的呼吸困难。
结合以上信息,王瑜医师心里隐隐有了把握,收住入院后完善了一系列检查。小鹿的补体C4只有0.03g/L,C1抑制物浓度只有0.04g/L,而她的 C1抑制物功能甚至只有0% ,均远远低于正常值,经过一系列的鉴别诊断以后,小鹿确诊了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并得到了合适的治疗。
如果你有和上文中小鹿类似的表现,或者家族中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患者,消化道罕见病门诊可以给你答疑解惑,这里有经验丰富的疑难病罕见病医生,有公益项目的免费C1抑制物浓度和功能检测,致力于解决各类疑难或诊断不明确的消化道疾病。
她的腹痛竟然和小便颜色有关
多年来,辛女士 (化名) 的肚子痛在加重和缓解中反复来回,严重的时候还有便秘症状,去过多家医院就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这次辛女士是来杭州出差,正好碰上肚子痛又开始了,这次痛得厉害,还出现了不全性肠梗阻的表现,直接进了急诊。从邵逸夫医院急诊收住到消化内科病房,经过禁食治疗,辛女士的腹痛有所好转。 因为腹部CT肠腔中可见大量粪块, 消化内科柳婧主治医师 首先完善了便秘相关检查,检查发现辛女士肠道动力异常,同时肛门直肠测压和排便造影均提示异常,如果只是混合型便秘,对症治疗后为什么依旧反复急性发作? 一向喜欢刨根究底的柳婧医师不断问自己,看着辛女士偏深的肤色和CT下的肠道积气,柳婧医师突然想到了曾经诊治过的一位特殊患者。
“你在大晴天用透明杯子接两杯小便,一杯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另一杯放在厕所里避光,几个小时后我再来看颜色变化。”柳婧医师和患者交代着。
数小时后,太阳底下这杯小便颜色就像蘸了酱一样。 卟啉病 ,果然是你!晒尿试验印证了柳婧医师的猜想,此后基因检测报告也确认了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的诊断。 卟啉病正是坊间传闻的吸血鬼病,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反复腹痛、神经系统症状、光照后皮肤病变等,上文中提到的晒尿试验便是最常用的初筛方式。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没有卟啉病的特效药,为了预防辛女士腹痛再次发作,同时为了她发作后的快速缓解,疑难攻关小组的医生们查阅各类文献,为她量身打造了一份注意事项随身携带。
如果你有和上文中辛女士类似的表现,或者有疑似卟啉病的症状,不妨动手晒晒尿,一旦晒尿异常,需及时就诊。如果你的亲朋中有卟啉病患者,也可以至消化道罕见病门诊获取相关注意事项。
他的腹痛竟然和反复发热有关
小嘉 (化名) 近1年多以来出现了反反复复的肚子痛,有时还伴有发热,在当地医院就诊多次都没有确诊,腹痛和发热依旧在反复折磨着他。 因为CT提示小肠壁增厚,当地医院怀疑他有克罗恩病便建议来邵逸夫医院看看。邵逸夫医院拥有省内最大的炎症性肠病中心,小嘉入住没几天便被排除了克罗恩病。 于是新的问题摆在了主管医生 梅思斌主治医师 面前,小嘉的腹痛到底是什么原因?腹痛和发热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在入院当天,心思细腻的梅思斌医师就已经详细问过小嘉相关的病史。他发现小嘉的腹痛和发热似乎有一定的周期性改变,但因为小嘉表示自己记得不太清楚了便暂且先搁置。
在排除克罗恩病之后,梅思斌医师心里隐隐有了把握,于是他喊来了小嘉的父母,四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花了半个小时一起回忆着小嘉的每一次发病。这已经是梅思斌医师对小嘉的第N次“拷问”了,他基本确定了小嘉腹痛和发热的规律性发作,此外他还发现了小嘉既往偶尔出现过胸痛和关节痛的表现。结合小嘉的病史和目前的检查,梅思斌医师考虑他得的是家族性地中海热,此后的基因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诊断。
家族性地中海热的 发病特征为 反复发作的发热和浆膜炎或皮肤丹毒样红斑 , 浆膜炎可表现为腹膜炎的腹痛、胸膜炎的胸痛、心包炎的心前区疼痛或者滑膜炎的关节痛。家族性地中海热可以通过秋水仙碱来针对性治疗。
如果你有和上文中小嘉类似的表现,或者各种不明原因的腹痛,邵逸夫医院消化道罕见病门诊也许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如消化内科姜畔主治医师所言:“越是疑难罕见的疾病,越能激发我们的热情,为患者去努力去拼搏,协助他们打败疾病是做医生最美好的风景。”
来源:邵逸夫医院
作者:消化内科 王瑜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