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CRRT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采用每天连续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连续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以替代或支持受损的肾功能。常见并发症大多数较轻,较易防治;严重并发症极其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危急患者生命。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肾脏适应症:急性肾损伤、重症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肌酐尿素氮增高等。
非肾脏适应症:急慢性心力衰竭、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ARDS等。
禁忌症
CRRT无绝对禁忌证,但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慎用: 1.无法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 2.难以纠正的低血压。 3.恶病质,如恶性肿瘤伴全身转移。
治疗前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拟行CRRT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保证CRR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是否需要CRRT治疗应由有资质的医生决定,并负责患者的筛选、治疗方案的确定等。
治疗时机
1.出现危及生命的容量负荷过多(如急性肺水肿)、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失衡时,应立即进行CRRT。 2.当患者治疗所需要的代谢及容量需求超过肾脏能力,考虑进行 CRRT。 3.对于心脏术后合并容量负荷的AKI的患者,可考虑CRRT的早期干预。
血管穿刺部位及导管选择
1、选择合适的导管,应使用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通路通畅是CRRT抢救成功的前提,应迅速建立血液通路,首选深静脉双腔导管,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股静脉穿刺:操作简便,致病性并发症罕见;但活动受限、留置时间有限;
(2)锁骨下静脉穿刺:舒适、易固定,留置时间长;但置管技术要求高,易发生气胸、损伤动脉等并发症,凝血机制障碍者禁忌;
(3)颈内静脉:留置时间长,中心静脉狭窄发生率低、致命性并发症罕见;但不宜固定、舒适性。
2、置管后,保持穿刺肢体的良好体位,妥善固定,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可给予镇静剂或适当约束,穿刺处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并固定,仔细观察有无渗血、渗液和血肿。
CRRT治疗需要保障透析通路的通畅,避免打折或扭曲降低血流速度,或是其他原因造成无效循环的产生,因为这过程中血液浓缩,溶质清除率降低,滤器容易过早凝血。治疗结束后,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应根据患者、凝血风险遵医嘱选择封管液及封管频次。
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监测
1、应每小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CRRT治疗参数、体外循环出入量,统计体外循环出入总量。
2、专人护理,对意识不清、躁动、精神异常的患者,宜进行约束。
3、全身使用抗凝药物时,宜每6~8 h监测一次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和活化凝血时间。
4、使用4%枸橼酸钠溶液局部抗凝时,应监测体内及体外血清游离钙浓度,观察患者有无口唇麻木、四肢抽搐、 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的异常表现,遵医嘱调整抗凝方案。
5、无抗凝剂时,应15~30min观察机器各压力值及体外循环血液管路和血液滤器凝血情况,如出现压力值异常或管路、血液滤器凝血情况时,应更换血液滤器或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6、应观察患者的尿、便、痰、引流液及伤口渗血情况,每小时观察皮肤有无瘀斑、压伤及出血点并记录。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原则
1、容量相关的并发症
(1)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多汗、面色改变等症状时,应即刻测量生命体征,收缩压下降或升高20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或升高≥10mmHg时,应立即通知医师。
(2)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应保持头低位,停止或降低超滤,减慢血流速,补充生理盐水或胶体。
(3)治疗过程中需要进食的患者,应在进食前测量生命体征,调整体位和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加强导管固定,避免发生意外,进食完毕 30min内应持续观察生命体征。
2、体外循环血液管路凝血
(1)应遵医嘱选择适宜超滤系数、筛选系数的血液滤器。
(2)治疗过程中出现机器报警时,应第一时间查找原因并正确处理。
(3)在各项压力值达到报警上限的 90%左右时,应调整治疗参数,必要时主动回血下机。
3、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1)如穿刺部位出血,应给予压迫止血,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输注血制品等对症治疗。
(2)应做好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宜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按照导管标注剂量正压注入封管液并夹闭导管夹。
(3)用于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敷料应保持干燥,患者出汗多或穿刺点周围渗液应使用纱布敷料,穿刺点无渗液,应选择无菌透明敷料。
(4)纱布敷料应每2d更换1次,透明敷料应每7 d更换一次;有渗液和血迹应即刻更换敷料,并增加更换频次。
(5)应首选2%氯己定乙醇溶液作为外用消毒剂进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6)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接头部位应使用无菌纱布敷料包裹。
(7)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不宜用于输液、采血、测量中心静脉压等。
4、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应遵医嘱动态监测血液生化指标,宜每2~4 h监测血糖或血气分析变化;遵医嘱调整置换液配方,对症纠正电解质紊乱。
(2)宜使用成品置换液,避免配制错误。
(3)应根据血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结果,遵医嘱及时调整碳酸氢钠液体输入剂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26─2023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
作者:雷惠
单位: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