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在病区内科学合理、按需聘用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
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护理问题,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力争用3年时间,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本行动计划的亮点是:
一是提出了切实为护士减负,明确护士的培训、非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可以运用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进行,比如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方式大量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劳动量。
二是提出了医疗机构应加在保障支持力度,健全后勤支持系统,增加辅助服务人员负责病区送取标本、药物及患者陪检等,保障临床护理工作所需的设备设施配备到位和及时维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下收下送,服务到病区,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让护士最大限度投入到临床护理服务中。
三是加强护理人员配比,第一次提出二级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1。关键是以前提出的床护比0.4:1现在很多医院也没有完成达到,拭目以待,看0.5:1的床护比如何能真正落实到位。
四、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现在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都分为编内和编外人员,整体待遇和福利差别比较大,看接下来的三年内如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五、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最近媒体很多人提出护工的花费比医院护理费都贵多了,而且护工的的水平参差不齐,希望医疗机构能有专门的护工团队,现在看国家卫健委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了加强医疗护理员的规范管理。希望能真正落实到位,让更多患者及家属受益。
《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4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
一是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
1.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
2.加强基础护理,要扎实做好患者口腔等基础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等提供及时、必要的医学照顾,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注重沟通交流,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语言通俗易懂、简单明确,及时了解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理状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不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实施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前要耐心解释、操作中关切询问、操作后及时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
4.强化人文关怀,护士要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心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
5.做好健康指导。护士要根据患者疾病特点、个体差异及健康需求等,采用书面、口头、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营养、运动、康复、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
二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
1.加强巡视观察。
2.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3.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4.提升中医护理能力。
5.切实为护士减负。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和护士岗位需求,可采用在线学习、远程指导等方式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尽量减少重复性的考核、竞赛等。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临床护士不必要的书写负担,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贴近临床,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
三是拓展护理领域,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
1.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
2.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依法合规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结合实际派出本机构符合条件的注册护士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居家行动不便老年人等提供专业、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
3.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4.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1.要求医疗机构加大支持保障。健全后勤支持系统,增加辅助服务人员负责病区送取标本、药物及患者陪检等,保障临床护理工作所需的设备设施配备到位和及时维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下收下送,服务到病区,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让护士最大限度投入到临床护理服务中。
2.加强护士人力配备。二级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1。要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不得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例不低于95%。
3.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医疗机构要依法依规保障护士获得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卫生防护、执业安全等合法权益。要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
4.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
5.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在病区内科学合理、按需聘用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