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定义及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甲状腺向下扩展,且有>50%位于胸骨切迹以下,或甲状腺肿下极低于胸骨上切迹3cm及以上。比较公认的分型:
I型 颈部甲状腺肿一半以上进入胸骨后,下极达主动脉弓上缘水平;
II型 甲状腺肿几乎全部进入胸骨后方,下极可达主动脉弓后方;
III型 巨大的胸内甲状腺肿突入胸腔,或伴有上腔静脉压迫体征。
由于胸骨后甲状腺肿没有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案,容易压迫周围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还有可能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恶变以及急性内出血,危及生命。如果没有其他的绝对手术禁忌症,胸骨后甲状腺肿一经确诊即为手术适应症。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发生率较低,文献报道其发病率 0.02%~0.50%,占所有甲状腺手术的2%~19%。该病好发于颈部短粗的中老年女性。通常大部分可于颈前触及肿物,也可颈部肿块并不明显,无症状病例约占30%。部分患者在临床上可无相应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肿块压迫周围器官引起,如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喘鸣;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胸部及颈部表浅静脉怒张、上肢水肿等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颈部交感神经链出现Horner综合征;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症状的轻重与肿块的大小、部位有关。其中压迫气管引起的症状较多见,严重病例可导致极度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颈胸部CT、超声及甲状腺核素扫描检出率高,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I型及II型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
超声能显示甲状腺肿的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向胸骨后延伸的深度,与主动脉弓及分支的关系;气管的形态与内径;还可确定肿物的大概病理性质及周边淋巴结情况。小平面探头和凸阵探头的使用更能契合胸骨上窝的不规则体表,低频探头的使用更能显示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全貌,及气管的内径与形态。
病例分享:老年女性,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喘鸣1年入院。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