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并相信,越来越多的像“白胖子”,一样的国产创新医疗装备,持续孵化、投向市场、投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超能陆战队》里的Baymax白胖子是经过84次实验才研发成功的医疗机器人,高大、短腿、大肚子,担负着私人健康顾问的使命,救死扶伤、保护弱小,对人类忠心耿耿、无微不至。
现在,同样为了守护人类生命健康、担负起引导介入微创手术使命,磁共振界的“白胖子”横空出世了!
不同于人们传统认识中用于检查诊断的磁共振设备,这台全称为“磁共振引导微创治疗系统”的设备进行了专门的“增肥减个”。它的孔径达到了81厘米,为目前全球最大,比一般磁共振孔径增大了15%,机身则缩短了30%。因为身形特殊、威力却不小,因此也被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为磁共振界的“白胖子”。
想想躺在上面就很舒服啊!没事咱还是别往磁共振上躺!!!
划重点!
这样的独特设计是为了留下更充足的手术空间、方便医生介入治疗操作、更好地为患者治病。另外,和“白胖子”配套的所有操作治疗的设备、耗材都是磁兼容性,也就是说所有的检查治疗都不怕磁场的吸引。这也是“白胖子”研发的重点难点。
“白胖子”的出生地在安徽合肥,孕育它的是安徽硕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的联合研发团队。
全程参与这套系统临床研发应用的专家、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主任吕维富教授表示,“磁共振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在国内已经有开展,但目前我国相关磁共振介入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并且价格昂贵,相关介入技术普及相对较困难。这次是咱们自己国产的、纯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系统!”
这是首次由中国人自己研制并投入临床应用的大孔径磁共振介入治疗系统!实现了国产医疗装备的重大突破!
从今年1月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正式投入临床使用以来,“白胖子”已经帮助医生团队为70多位患者解除了病痛和疾病困扰。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检验和人机磨合,这个“大家伙”在肿瘤消融介入治疗以及血管、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已经充分展示了优势。
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介入放射亚专科主任鲁东谈起了近期和“白胖子”默契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一位肝癌术后复发的患者,我们团队制定了介入消融治疗的策略。可是这个病灶由于位置特殊,在超声下无法找到,CT扫描时也没能确定病灶位置和边界,这也就导致我们在既往常规的超声和CT引导下都无法有效进行治疗。在磁共振系统引导下,我们能很清晰的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和周围毗邻结构,安全顺利的完成了微创消融治疗,治疗效果也很满意。而且,在磁共振引导下进行介入手术,医生和患者都不用再担心X线下的电离辐射,医生不用再穿上重达二十多公斤的铅衣,轻装上阵,手术操作更便利。
就在今年4月,国内多位磁共振介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白胖子”进行了临床鉴定,认为它“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产高场强介入型磁共振的空白。”这也是安徽在高端医疗装备科研生产与医学应用领域取得的阶段性重大突破。
翘首以待,今天“白胖子”终于被隆重推出了!
6月16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和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在合肥联合主办中国首台(套)大孔径磁共振功能创新应用发布,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推介这个精准医疗的利器、介入医生的“好朋友”。
院士视频致辞
发布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附一院院长葛均波视频致辞。
领导、嘉宾致辞(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旭升,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崔礼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院长徐克,珠海市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安徽硕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道明分别致辞,对中国首台(套)大孔径介入磁共振系统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丰硕的临床成果表示祝贺,期待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造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全国众多三甲医院的领导和介入医学专家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肖越勇教授代表专家鉴定委员会宣布临床鉴定结果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肖越勇教授在会上代表专家鉴定委员会宣布临床鉴定结果——
磁共振引导下精准介入治疗中心揭牌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执行院长严光、安徽硕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道明为磁共振引导下精准介入治疗中心揭牌。
手术演示
会上还进行了手术现场观摩连线,中国科大附一院影像科介入放射亚专科主任鲁东团队进行了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手术演示。
专家专题讲座
专家讨论会
论坛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院长程英升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向华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磁共振介入科主任李成利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李茂全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影像科陈宝莹教授围绕精准介入治疗进行了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接受国家、省市级主流新闻媒体记者采访
“大孔径磁共振精准微创治疗系统既有利于患者,也是医生的好帮手,期待团队进一步加强临床研发应用力度,在更多医学领域造福人民健康”。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肝胆外科刘连新教授表示,医院正在以“科大新医学”为引领,持续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医工协同创新是重要抓手,期待有更多尖端的创新医学装备特别是国产医学装备在医院投入应用、造福患者。
“我们热诚欢迎国内外致力于医学装备创新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端医疗装备企业、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和其他市场要素加入。”
2022年9月20日,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论坛上,安徽硕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磁共振引导精准微创治疗系统”作为创新产品首次亮相。
中国科大附一院与公司签订科研合作协议,2022年12月中旬,在医院完成全国首台设备系统的装机调试,高科技“研值”的磁共振微创介入一体化手术室也同步建立起来。
2023年1月,磁共振引导精准微创治疗系统首次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投入临床使用,介入放射科吕维富、鲁东团队分别为患有肝脏转移癌、肝脓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位患者成功实施磁共振介入下的微波消融术、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和滤器植入术。
吕维富表示,经过近半年的临床实战磨合与考验,团队下一步将通过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研究、介入治疗专用射频线圈的研发设计、术中实时定位与导航系统融合研究、磁共振引导肿瘤微波消融术中温控及消融范围监测、磁共振引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等一系列研究,为磁共振引导下的良恶性实体肿瘤及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等提供高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断丰富拓展介入治疗手段和领域,服务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2021年6月23日,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安徽省医工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揭牌成立。这是中国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医疗机构和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发起的医工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做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研制“孵化器”。
为推进中心建设,2022年1月22日,中国科大附一院牵头成立安徽省医工协同创新学会。中心和学会成立以来,通过聚合“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合力,持续服务安徽乃至国家高端医疗装备科研与生产。
我们期待并相信,越来越多的像“白胖子”,一样的国产创新医疗装备,持续孵化、投向市场、投入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刘军 方萍
主编/方萍
责编/程玉涵 方雯
供稿/杨栋
组稿/方雯 方萍
供图/黄歆 吴家炜
视频拍摄剪辑/吴家炜 方咏
审核/吕维富 陈玉俊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安徽新媒体集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