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西医的支持者会吵得不可开交?
今天再说说中西医之争,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治好病。我是一个西医,和中医的同行也经常沟通,互相学习,一般很少会发生争执。就像出租车司机和滴滴司机,也不会说一见面就吵起来。
那为什么支持中医的人,会和支持西医的人吵起来呢?
说到底,这还是个心理上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柱。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一套理论来预判未知的将来。
人最害怕的是未知,比如让一个人去探索原始森林,或者去吃从来没人吃过的东西。想象一下:一位病人自己一个人去陌生的医院看病,都会很恐慌害怕,因为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网上说寂寞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看病。
为了避免对未知的恐慌,我们需要把过去的经验总结成一套理论,以便于让未知的将来变得可以预测。比如荒野求生的主角贝尔就不怕原始森林,什么都敢吃;一位老病人,如果经常去某家医院看病,就不会觉得恐慌了。这些都是因为有过去的丰富经验作为依托。
但是,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过去的经验是错误的,你一直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那你可能就会像《楚门的世界》一样,感到困惑甚至于愤怒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捍卫自己支持的中西医理论的原因。
举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事的例子——但凡做事,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自己吃点亏,叫“利人”,极端情况是雷锋同志;一种是自己占点便宜,叫“利己”,极端情况就是“铁公鸡”。普通人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徘徊。
利人还是利己,是我们每天要做的选择,而且可能很多次。该怎么选?除了条件反射之外,我们需要一套理论去指导具体的判断。这方面的理论总结起来就叫做“人品”。
比如某个人的人生信条是“好人有好报”,那么他做事会更倾向于“利人”。 “好人有好报”的理论基础是——人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这位相信“好人有好报”的兄弟,内心就要尽力维护这个信条。因为一旦 “好人有好报” 被证明是假的,意味着他过去所做的一切好事都白做了。更加可怕的是,他也不知道将来是否应该继续做好事,他会彷徨、恐慌。
但是现实世界中,好人未必有好报,有那么一些人,劳碌了一辈子,最后郁郁而终,或者被人卖了都还在替人数钱。
当遇到这种事,他会怎么说服自己“好人有好报”确实是真的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理由来安慰自己,比如“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好人死后会上天堂”、“人间自有公道在”等等。
这其实就是宗教的心理学基础,宗教的作用并不能改变现实,而是在内心过不去的时候、在逻辑不能自洽的时候,给人以安慰和理由,让他能说服自己,不至于自我怀疑,保住每个人预测将来的那套理论的正确性。
所以佛像是不说话的,因为说话就会犯错,犯错就容易让信徒们产生怀疑。只要佛像不说话,人们自己就会找到逻辑自洽的理由,继续这个信仰。同样,寺庙的高僧也是很少说话,或者只用一些高深的隐喻来提示你,因为就算隐喻错了,那是你误解了,修为不够。日本的天皇,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甚至明文规定了:天皇在听政的御前会议上,不可以发表确定性的言论,只能说“好的”、“我知道了”之类不痛不痒的话。如果真的觉得要反对某个建议的时候,也只能说“要不再商量商量?”、“你们是否真的有把握?”之类的话。这个明智的规定也让裕仁天皇逃过了东京审判。
说回今天的主题——中西医之争。医学理论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预测将来的理论依据。比如我相信中医,一旦有人和我说:中医是假的。那么我过去的养生理论就全都错了,这不仅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还意味着将来如果我受伤或者得病,我选择的治疗方法都可能是错误的,说不定会因此送命,这是每个人都无法接受的。更可怕的是,我会陷入自我怀疑——之前的价值观、世界观、处理问题的方式、相信的人,会不会都有问题?
所以,当有人质疑中(西)医的时候,中(西)医到底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必须坚持我的观点并找到理由说服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逻辑自洽,让将来变得可以预测,才能维持我内心的平静。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陈郑礼
烧伤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第二军医大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创面修复学组 委员
擅长:烫伤烧伤、疤痕防治、慢性伤口、甲沟炎、疖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