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做正确而难的事

2023-06-14 09:50

做正确而难的事,嵌入时间的函数,发挥复利的效应,会让人生之路由局促变得从容,由狭仄走向宽广。

我崇拜的刘润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推文,题目是“做难而正确的事”。

大意是,简单的事从众者多,很快就会陷入红海竞争,进退两难。而难的事,愿意干的人少,坚持下来的更少,因而容易变成核心竞争力,进入蓝海区域。

最近,我忽然有点不一样的思考——到底是“难而正确”,还是“正确而难”?似乎“正确”应在“难”之前。

何谓正确?

我觉得至少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做的事要符合规律。

怎么叫符合规律?从功能上看,应该能够切实解决服务对象的痛点和痒点;从技术上看,安全性和稳定性应该越来越好,技术需要的人和其他资源能够规模化;从市场上看,直接顾客和潜在顾客数量应该有一定的规模;从经济上看,能够发挥规模效益,边际成本越来越低,边际结余越来越大。

第二,做的事要符合角色。

高管要观天时、看大势、谋大事、选能人、建机制;中管要定方案、勤沟通、带队伍;基层要练技术、成专家。一个人可能有多种身份,在不同的场景下,要根据彼时彼地的角色,做决策和开展活动。

经常出现的错位是:高管忙于做事、不懂授权;中管事必亲躬、陶醉于自己的高效、懒于带人;基层好高骛远、没有绩效。

第三,做事方法要对。

对于规划类、战略性决策,用平行世界概率思维;对于日常类、执行类决策,用闭环思维;对于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用系统思维。

第四,做事要有价值观。

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还要遵循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合法合规,创造价值,利他共赢,促进效率提升,这些都是决策时应该遵循的价值观。

取势、明道、优术、守义,是“正确”选择的遵循。

何谓难事?

第一,改变视角格局。

视角、格局以及基于此的思维模式,是由家庭、个人经历、所处环境、个人追求、认知水平共同决定的。它是过去成功的决定因素,也可能是继续成功的制约因素。关键是,视角和格局具有稳定性和不易察觉性。如果没有深刻的察觉,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视角格局的局限性、自己的定势思维。如果没有强大的毅力,即使察觉到了,也很难突破。

第二,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人总是习惯在舒适区内自动自发、惯性前行,做低水平的勤奋。而挑战区意味着,要么这个思维、行为习惯自己过去没有,需要重新建立;要么虽然在做,但需要提高标准,从做的还行变成做的出类拔萃。让自己总是处在挑战区,是个人快速成长但很不舒服的难事。

第三,需要长期坚持。

做对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把难事坚持下去。尤其是当这件事、这个习惯和大众不同,成效还没有凸显,会让你经常怀疑自己,这种孤独的坚持,尤其难。在坚持的过程中,如果用匠心精神,持续打磨,做的精益求精,做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会更加不容易。

觉察、改变、坚持、精益,是对“难”事的判断,也是对“难”事的策略。

在职场中,每个想有所事事的人,都会面临选择——应该干的事,喜欢干的事,擅长干的事儿,应该先干哪个?

干什么,比怎么干,干的怎么样重要的多。

因而,首先,做正确的事、应该干的事。

其次,这件事如果很难,大部分人不愿去做,或者不愿坚持,那么这件事的价值就会更大。

做正确而难的事,嵌入时间的函数,发挥复利的效应,会让人生之路由局促变得从容,由狭仄走向宽广。

文/韩斌斌

辑/马莉亚

End

*温馨提示*

凡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均属杏林数豆者。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其他公众号和媒体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取得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杏林数豆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价值观,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