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县工程万里行|灵川县人民医院蒋旺林:县医院逆境成长,不仅仅需要“玩命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是一座与桂林城区零距离接壤的县城,对许多当地人来说,桂林市区距离他们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触手可及。
灵川县人民医院位于甘棠江畔,与灵泽塔隔江相望。尽管走出院门便是碧水蓝天的自然风光,但受到市级大医院“虹吸效应”的影响,灵川县人民医院先天的发展条件实在算不上好。
然而,对于出生在灵川县海洋乡的蒋旺林来说,一切困难都不是他放弃家乡医院、放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耕耘的理由。这位年轻时“玩命工作”的医生,如今以灵川县人民医院院长的身份,依旧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以激情、智慧与汗水,同医院发展道路上的一件件困难相搏斗。他和灵川县人民医院近600名职工一道,在逆境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蒋旺林
创建全县首个病理科
海洋乡地处山区,蒋旺林小时候就曾亲身体会山区百姓缺医少药的困难,“长大后学医,方便自己和乡亲们”的念头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根。这质朴、真挚的初心,贯穿了他48年的人生。
1998年,蒋旺林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来到灵川县人民医院,他负责过医院病理诊断的任务,并且先后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工作。1998年年底,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蒋旺林便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进修病理诊断,2003年,他又前往桂林医学院进一步学习病理知识。
这两次外出进修的经历为蒋旺林创建灵川县内第一个病理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手术来说,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病理诊断就好比法官的宣判,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最终得出病理诊断结果,这至今仍然是肿瘤各种检查方法中最重要的。”他说道。
也因此,病理诊断对医师的要求更高。蒋旺林告诉《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记者,培养一名合格的病理诊断医师至少需要两年的学习时间,漫长的培养周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级医院病理科的发展。
由于医院长期招不到其他医师与蒋旺林一同承担病理诊断的工作,有一段时间,他甚至白天在桂林市区学习,晚上再回灵川加班工作。医院许多重大手术的背后,都有蒋旺林忙碌的身影。
对他来说,那是一段既浪漫又艰辛的岁月。
说浪漫,是因为蒋旺林的爱人也会在实验室陪他加班,替他动笔撰写病理诊断报告。
说艰辛,是因为保存标本用的福尔马林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很强的刺激,也会影响眼膜和角膜,而在灵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创建之初,蒋旺林只能用开窗通风的方式保持空气循环。此外,他的第一批设备是生产于60年代的老旧显微镜,那些比蒋旺林本人还要年长的设备,甚至存在漏电的风险。
“那时候我是‘用生命在工作’,只能带着绝缘手套操作。万一手套破了个洞,我就得出事了。”蒋旺林开玩笑似地说出曾经“玩命”的经历,话语之中丝毫不见懊悔,仍像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医生一般,满溢着活力与兴奋。
灵川县人民医院夜景
急诊科的工作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生命的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令他记忆犹新——然而就和绝大多数急诊人一样,为了抢救病人,他也曾忙碌到昼夜颠倒,曾疲惫到撞上家门口的树才能清醒。
只是,所有熬过的夜与吃过的苦,在他看来都是值得的。
“即便再选一次,我也愿意去急诊科,去创建病理科。”蒋旺林说,“抢救病人,运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技术造福乡亲们,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后悔。”
2014年,直到蒋旺林在乡镇卫生院任职多年后,他才彻底将病理科交给其他医生负责。值得一提的是,从病理科建立之初,蒋旺林就力求将它的服务范围扩张到全县,来自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各个乡镇卫生院的手术标本,都可以送到灵川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
2021年,在《“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发布后,蒋旺林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在了解到政策要求建设县域病理诊断中心后,他欣喜地表示:“自己的做法与国家政策的方向一致,这就是最好的肯定。
十年基层行
2009年是中国新医改的开局之年,蒋旺林正是在这一年从灵川县人民医院调任到定江镇中心卫生院任副院长,开始了他在基层医疗机构的10年工作历程。这十年里,他先后在定江镇中心医院、三街镇卫生院、大圩镇中心卫生院承担管理工作。
紧密型医共体总院揭牌
如果说蒋旺林工作的前10年让他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有了长足的增长,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10年,则让他亲身体会到了基层所苦、基层所需。
“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化中医馆的建设、基本药物药品零差率销售……这十年我参与了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每一件大事,见证了许多医改难题的最终解决。”蒋旺林说道,“像是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它的土地问题、位置问题、资金问题……这些非常具体、非常实际的问题我全都处理过。基层工作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
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心态以及敢想敢做的工作风格,让蒋旺林赢得了一众基层医疗同道的认同与支持。
2015到2016年,在蒋旺林任院长期间,大圩镇中心卫生院连续两年荣获“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他本人也于2018年荣获“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称号。
蒋旺林于2019年8月回到灵川县人民医院任院长,次年,灵川县成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有了院长在各乡镇卫生院之间的名气,灵川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推进得颇为顺利,目前已经与7家乡镇卫生院结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由蒋旺林率队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这7家乡镇卫生院已经全部通过优质基层服务行基本标准。大圩镇中心卫生院便是其中之一,蒋旺林表示,他正在拟定工作计划,将该院建设为二级医院。
打造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是近年来蒋旺林投入心血最多的工作之一。他为此无数次出入政府机关、上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有关企业的大门,联络、汇聚了多方力量。
蒋旺林的办公桌旁就放着一个移动医生工作站,这是远程医疗得以落实的基础。目前同样的设备已经发给了医共体内的7家卫生院以及90个村卫生室。
移动医生工作站
“这台工作站帮助县域百姓将医院搬到了家门口。首先,村医可以用它直接挂县医院的专家号,在诊疗过程中它还可以接入听诊器,汇总患者的各项检验检查报告,让我们的专家通过它做到远程问诊,并且工作站还能实现最多50人同时在线的MDT诊疗。”蒋旺林介绍道。
据悉,灵川县远程医疗体系共有五方力量参与其中:县人民医院提供专家资源,两所相关企业分别提供药品、设备以及资金,县邮政局提供寄送药品服务,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文剑教授担任远程医疗的技术顾问。
推进医共体建设开始三年来,灵川县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县域就诊率、乡镇卫生院首诊率均大幅提高,医保资金回流近20%,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初步形成。
借力上级,谋求发展
2022年,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灵川县人民医院实现了逆风发展:门诊人次27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5%,入院人数1万3千余人次,增长0.94%,住院患者次均费用5270.26元,同比减少5.52%。
灵川县人民医院党员教育活动中心
蒋旺林表示,发展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灵川县医疗系统上下的努力,也离不开来自上级医院的帮扶。
2018年,在灵川县县委县政府的牵头下,灵川县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灵川分院,组建“三二”医联体。依托“三二”医联体建设,医院充分利用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让当地的老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南溪山医院副院长李朝旭到医院外三科指导查房
蒋旺林说:“灵川县距离桂林市区很近,南溪山医院专家来院非常快捷、方便。专家定期来院查房、做手术、讲课,开展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有效提升了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据介绍,今年南溪山医院对该院的帮扶重点将是ICU和肾内科。
护理工作是灵川县人民医院的一大亮点。去年,医院荣获桂林市危重症护理急救技能竞赛(县级)团体二等奖、桂林市护理质量改善成果展示竞赛(县级)团体二等奖。
蒋旺林表示,医院一直非常重视护理工作以及护士群体,2019年和今年1月份,医院曾两次上调护士绩效。
2023年国际护士节,蒋旺林邀请知名礼仪培训老师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
该院同样鼓励优秀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平均每年有20余位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曾有一位在华西医院进修的护士给蒋旺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只去了三个月,回来以后整个人的精、气、神、专业水平、管理能力等等,都大幅提升。”
蒋旺林表示,在鼓励职工外出学习的同时,医院也要求进修职工做好回院讲课的准备,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慧开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