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解剖
来源: neuroZHU的学习笔记
大脑中动脉解剖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恒定的概念和信息,也有很多变异,找准合适方式,依下面几个关键词为主线,可以达到全面掌握MCA解剖的目的:
四段;
2个分叉、一个膝部;
早期分支;
侧裂:蝶部、岛盖部(岛裂+盖裂);
分支:皮质支、穿支(包含豆纹动脉)
一、起点、走行、分叉、分段
关键点:
①分段中的几个关键点及各段的起止点;
②侧裂的解剖分部以及它与MCA各段的关系。 理解早期分支概念之前需要知道M1其实分分叉前和分叉后两部分。早期分支起点越靠近ICA分叉者,直径越粗、越易发出皮质支和豆纹动脉。下面将由近及远来复习MCA各段及起止点相关解剖:
1、起点:
(1)ICA的终末分叉=颈内动脉的分叉。
(2)Location: 视交叉的外侧
侧裂干的内端 前穿质的下方 嗅束分为内、外侧嗅纹处的后方
2、M1段 / 蝶骨脊段 / 水平段:
(1)起止点:ICA终末分叉→平行走在侧裂蝶部内→MCA膝部。
(2)Course:在侧裂蝶部内,由内而外横向走行。
(3)Location: 前穿质下方 蝶骨脊后方1cm左右 行程与蝶骨脊平行
(4)大约90%半球的MCA分叉发生在MCA膝部的近端,所以M1分两部分:
分叉前部/分叉前M1段:MCA起点→分叉处。为单一主干。
MCA分叉有时也称MCA主分叉。分叉后部/分叉后M1段:MCA分叉→MCA膝部。为多个几乎互相平行的血管干。
(5)早期分支:早期分支概念:指由M1段分叉近端的MCA主干血管发出的细小皮质支。走向颞叶者称早期颞支,走向额叶者称早期额支。
早期分支分型及其特点:
越靠近ICA分叉的早期分支直径越粗;越容易发出皮质支和豆纹动脉。
豆纹动脉:
在MCA行经前穿质下方时发出的一系列穿支进入前穿质,这些穿支为豆纹动脉。豆纹动脉即可发自早期分支也可发自MCA分叉前主干,还可发自M1分叉后部。
3、MCA膝部
大脑中动脉M1段(水平段)水平向外走行,到达岛阈水平时大脑中动脉呈90°弯曲转向后上方,延续为M2段(岛段),MCA这一90°弯曲部分被称为MCA膝部。MCA膝部是M1段和M2段的分界。
4、M2 段 / 岛段
(1)起止点:大脑中动脉膝部→岛环沟。
(2)Course:走行在岛叶表面,并发出部分分支供应脑岛。
(3)组成:M2由上干和下干组成,上干和下干大小不一。
(4)分支: 到达额叶和颞叶前部的血管仅跨过岛叶前部
到达后部皮层供血的血管分支相互平行且轻微分开跨过岛叶全程。
5、岛环沟:
岛叶被一个称为岛环沟或岛界沟或岛周沟的深沟包围并与岛盖分开,该沟分为上、前和下三部分。
M2和M3段MCA以岛环沟为界。
6、M3段 / 盖段
(1)起止点:起自岛环沟→止于侧裂表面。
(2)Course:构成M3段的分支紧贴额、顶盖和颞盖的侧裂面走行。
供应侧裂上方皮质的分支要经过两个180°转弯,第一处在岛环沟;
第二处在侧裂外表面。 供应侧裂下方皮质的分支血管弯曲较少。
7、M4 段 / 皮质支
(1)起点:起自侧裂表面。
(2)Course:行于大脑半球的皮质表面。
越靠前的分支离开侧裂后,急转向上或向下;处于中部的分支,逐渐转向后方下降并离开侧裂;处于后部的分支几乎与侧裂长轴同一方向向后走行。
(3)MCA皮质支主要供应12个区域: 眶额区 额前区 中央前区 中央区 顶前区 顶后区 角回区 颞枕区 颞后区 颞中区 颞前区 颞极区
二、分支
1、MCA分叉的类型:
78%的MCA分为上主干和下主干两支;12%的MCA分为上、中、下3个主干;1%的MCA分为多个主干。各主干的管径与分布区的大小相关。
2、MCA的中央支与皮质支:
3、MCA分叉及分支类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